快讯
Neuralink技术大牛出走!团队分崩离析 马斯克的脑
Paul Merolla已在最近几周离职。此前,包括马斯克和Merolla在内的8个人创立了Neuralink,随着Merolla的离开,除了马斯克之外,该公司只剩下一位创始成员——植入工程师Dongjin“DJ”Seo。
截至目前,Neuralink没有就此发表
翻开他金光闪闪的简历:Merolla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200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工程博士学位,2006年到2010年间在斯坦福大学Brainsin Silicon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加入Neuralink之前,Merolla曾在IBM公司的“类脑计算小组”担任六年的研究科学家。
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神经科学和机器学习,负责设计低功耗神经芯片,是10多个类脑芯片的首席设计师,包括斯坦福的Neurogrid和IBM的TrueNorth芯片,后者还在2014年登上了《科学》杂志的封面。
在其个人网站上,Merolla表示,“在Neuralink工作五年半后,我决定离开Neuralink去追求另一个项目。离开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仍然觉得Neuralink的使命非常引人注目,希望我有机会再次以某种身份与Neuralink合作。”
▌逃离马斯克的大牛去干嘛了?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Max Hodak,他此前负责Neuralink的项目运营,包括人体临床试验的批准申请,目前Hodak已经自立门户,还撬了Neuralink的墙角。
该公司在2021年7月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其嵌入式脑机接口产品的临床研究性器械豁免。
2022年7月6日,该公司在美国完成首例人体植入手术,此前,Synchron曾将脑机接口设备植入了4名澳大利亚患者的体内。
从结果上来看,成功率高达100%。截至目前,4位患者没有出现任何副作用,并且最初安装设备的目标也都成功实现了——他们能发短信、在网上购物等等。
▌Neuralink止步动物实验 更多新秀涌入
自成立以来,Neuralink取得了许多里程碑式的成就,在2021年的展示中,Neuralink在猴脑中植入脑机接口,使猴子能用意念玩简单的弹球游戏。
马斯克此前表示,Neuralink的目标是在2020年底之前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以进行“将芯片植入人体”的试验,并计划在2022年开始在人体内植入其芯片。
但到目前为止,Neuralink尚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人才流失之外,技术路径受质疑、科技伦理矛盾屡次上演,是横亘在Neuralink面前的两大难题。
Stentrode脑机接口植入物通过颈静脉植入,植入时所使用的技术是目前通常用于治疗中风的神经介入技术,这一技术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钻入颅骨钻孔或开颅手术。
相比之下,Neuralink的竞争产品设备显得不那么“温和”——需要直接从患者的头骨植入,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大脑的长期炎症。
另一方面,Neuralink已经被美国责任医师协会及部分动物保护组织多次投诉,被指虐猴。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Neuralink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脑机接口领域,其他公司、科研机构纷纷宣布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品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指日可待。
除了上文所述的Synchron,国内的脑机接口研究正不断取得进展。6月2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介入式脑机接口在北京成功完成动物试验。
另外,拥有创新技术能力的本土公司不断涌现,包括在侵入式领域具有独特蚕丝蛋白材料和MEMS工艺技术的脑虎科技;专注于双靶点DBS技术,并自主研发国内首枚神经调控芯片的景昱医疗,以及宁矩科技。此外,非侵入领域的强脑科技、博睿康、臻泰智能、脑陆科技、回车科技等公司在细分领域具备独特优势。
米哈游、世纪华通等游戏公司也早早投身脑机接口研究。
极高的应用价值赋予了脑机接口巨大的应用前景。
想想看,只需要接入外部设备,便能让残障人士借助机械臂重获行动力、瘫痪患者摆脱轮椅、神经性失聪失明患者重拾感官……
医疗健康领域外,伴随技术的逐渐成熟,教育、游戏、智能家居、军事等均是脑机接口的潜在应用领域。
麦肯锡公司在2020年发布的报告估算,脑机接口设备在未来10-20年内将产生700亿-2000亿美元的年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