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云南安宁向“文明典范城市”大步迈进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中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标杆,是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上的明珠”。云南省安宁市锚定“典范”这个新目标,鼓足创建劲头、发扬严实作风,以“归零”的心态再起跑,以崭新的姿态再出发,着力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整体跃升。
安宁市在《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中,建立了“日常督查+定期调研测评”相结合的专项督查机制,及时发现文明创建中的短板、问题,及时促进整改;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和5分钟问题处理机制,全面落实县处级领导责任包保、市级职能部门垂直联系、街道、村分级负责的网格化管理机制。
同时,安宁紧盯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薄弱环节,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进一步补齐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短板。健全“智慧城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持续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人性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2021年全年有效回复解决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物业管理等热点问题818个。
勇攀高峰,迈向文明创建新高度
一座城市的高度由什么决定?是摩天大楼?还是GDP?其实,一座城市的高度,更取决于它的文明程度。
安宁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由物及人,将文明创建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播正能量相结合,提升市民综合素养,打造城市文明核心要素,打造新时代安宁道德高地。建立健全先进模范推选、帮扶、礼遇、管理等相关制度,累计培育选树杨勇、杨启知等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139人。研究制定《安宁市礼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实施办法》,2021年给予帮扶资金4.95万元奖励帮扶全市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安宁好人99人,切实发挥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全市2322支志愿服务队、9.8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讲理论、献爱心、送温暖,志愿服务在安宁蔚然成风。
以人为本,开创文明创建新局面
文明创建为了啥?为百姓谋幸福。
只要天气晴好,家住盛世锦院小区的李大爷晚饭后总会溜达到小区门口的口袋公园散步。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地。一年多时间,安宁已建成51个这样的口袋公园,累计新增公园绿地30公顷。漫步安宁街头,每走50米必然见绿,走500米一定能遇到公园。
为了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安宁公园城市建设步伐迈得越来越大。一方面,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建设口袋公园。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城区临街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拆围透绿”,拆除厚重的实体围墙,让“关”在墙里的绿化景观“走”出来,让绿地景观由原来的单位“独有”成为民众“共有”。口袋公园成为安宁这座美丽小城的又一张新名片。
为了让市民居住的环境变得更加舒适,2021年,安宁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完成1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改造过程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根据群众诉求,既美化了小区的“面子”,又完善了小区的“里子”,群众的获得感更强了、幸福感更高了、安全感更足了。
去年,安宁还打造了云南省首个智慧化监管农贸市场,并以此为样本,对全市22个集贸市场进行提档升级。免费Wi-Fi全覆盖、食品快检信息实时公示、微信扫码溯源……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管理变得更加科学规范、食品监管更加安全。
为了让市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安宁用数字化手段撬动智慧城市建设,启动建设了“数字化、一张图、两结合、大数据、齐共享”的数字城市管理和“网格预警、中心调度、手机指挥、部门协同、群众满意”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另外,万名学子坐上免费“家校直通车”、43家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投入运营……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化作一幅幅生动的民生图景,体现在百姓的口碑中,印刻在群众的心坎里,汇聚成了浓得化不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上一篇:房地产行业最新市场研究(3月6日)
- 下一篇:300元以内买什么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