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多渠道扩面增产 提高土地利用率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批转移,农村土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虎”。如何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可以找到答案。
6月27日,烈日当空,循着一股股泥土的芬芳,来到朝天区中子镇印坪村一组的一片撂荒地上,几名群众和一台挖掘机正在对弃耕山坡地进行复垦整治,经过清表去乱、土壤翻新,昔日荒废的土地被整治成平整松软的农田,荒地即将重披绿装,焕发活力。
中子镇印坪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川介绍,自从群众陆续外出务工后,村里许多农田也渐渐撂荒,尤其是这偏远的山坡上,因为土地贫瘠,人均耕地仅1亩左右,而小规模耕种收益不高甚至亏本,不少群众抛下土地外出务工,撂荒时间最长的土地有近10年。
今年,中子镇大力推进撂荒土地整治工作,采用政府补助+集体开垦+大户种植+个户自愿种植的模式,结合实际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真正打通了复垦复耕“堵点”。
“我们先统筹现有资金把要复耕的路先修回去,把道路水利弄好,然后把荒草地复垦后,咨询群众耕作意愿,如果群众无意愿耕作,我们就组织其他种粮大户或者有意愿的群众来复耕。”王洪川说,印坪村一组的这片新开垦的撂荒地上,已经有种粮大户接手,即将种植成片的大豆,为稳定粮油生产作贡献。
弃耕山坡地复垦整治,只是中子镇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耕地利用率的一个缩影。
午后,一阵“轰隆隆”的机械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在紧邻印坪村村委会的桃园种植基地内,基地负责人杨文松正聘请当地群众,用小型旋耕机在桃林下开荒,准备在桃林下套种大豆,确保今年能够实现“双丰收”。
“今年50亩桃园丰产,产桃6万余斤,产值达30万元。”杨文松高兴地说,林下开荒套种大豆,预计年可产豆3万斤左右,产值在10万元以上。桃林套种大豆,不仅能增加土壤肥力,还能抑制杂草生长,降低病虫害发生。果园大豆套种模式,最大限度的盘活了土地资源,不增地、反增粮。科学套种,既不会影响桃树的产量,同时还能多收获一季大豆。
在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过程中,中子镇最大限度地提高耕地利用率,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健康发展,围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这一主线,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全面推进复耕复种,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全镇粮食生产安全,激活“沉睡”土地。截至目前,中子镇已整治复耕撂荒地600余亩,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000亩,插播水稻3000余亩,大春粮油实现扩面稳产,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群众增收。
- 上一篇:蔚蓝锂芯:对淮安锂电池项目年底投产的预计没
- 下一篇:“山沟沟”里的产业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