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妱商业

业界

A股反复磨底 是乐观还是悲观?滕泰喊话 即使全

时间:2022-09-14 03:37

  3月18日,A股三大指数高开低走。上证指数盘中一度站上2800点关口,午后下行翻绿,个股普跌,最终收报2728.76点,跌幅为1.83%;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跌幅则分别为1.70%和1.60%。两市成交额连续3个交易日萎缩,达到8369.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北上资金继续呈现净流出,但从最近3个交易日的流速来看,净流出额度逐渐收窄,周三净流出额降至71.91亿元。

  对此,中金公司称,当前海外疫情仍在升级,导致海外市场波动接近历史极端水平,海外机构面临赎回压力也会导致资金流出A股。结合本地相对短线资金的动向,估算基准情形下,本轮沪深港通北向净流出的累计规模可能会达到800亿元至1000亿元左右。截至目前,北向资金从高点累计已经净流出超800亿元,预计正在逐步接近尾声。中国市场估值偏低、疫情控制相对领先、政策空间相对充足,中期前景不宜过度悲观。

  对于A股并未延续前一交易日的强势探底回升,反而形成冲高回落的走势,巨丰投顾郭一鸣认为,虽然国内市场总体韧性较强,趋势也继续向好,但短期反复难免。

  首先,外围情绪的影响较大。当前外围市场的波动较大,国内市场连续调整下,情绪难免受到波及。其次,成交快速萎缩。通常来说,“有量就有行情”,3月份以来外资持续净流出,虽然并非A股没有价值,但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之际,外资的谨慎再次得以体现,从而也给国内市场带来情绪影响。并且不仅仅是外资,沪深两市从此前最高的1.4万亿元的成交额到目前萎缩至约8000亿元,显然,此前资金推动的行情也开始变得谨慎。

  中原证券也表示,未来市场呈现强势震荡的可能性依然较大。一旦境外疫情出现转折信号,外盘真正有效企稳之后,A股市场有望展开年内第二轮上涨趋势。建议者继续国内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

  不可否认的是,与处在历史估值高位的美股不同,A股市场的估值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即使全球股市泡沫破裂演化为熊市,A股向下的空间也不大,不会持续追随美股下跌。”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这样认为,他进一步指出,中国股市能否走出独立行情,还取决于货币政策是否足够宽松、财政政策是否足够积极、改革政策是否向着市场化的方向等诸多条件。若能走出独立行情,也应该是价值为主线,以新经济为结构特征,尤其需要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新零售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娱乐等新供给、新需求方向。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利好不断积累和发酵,全球股指终将走出持续性杀跌的阴霾,正如深圳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所说,“资本市场就是为乐观者准备的,长期看资本市场是螺旋上升的。中国是一个增长比较稳定的国家,财富在不断的积累,一定有企业承载社会财富的增长,这是一个主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