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妱商业

业界

A股惊魂240分钟 谁在卖力砸盘 谁在稳定大局 还有

时间:2022-09-08 11:06

  国庆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低开低走,指数大跌,个股一片惨绿。

  截至收盘,沪指跌3.72%,深成指跌4.05%,创业板指跌4.09%。沪深两市仅内第二高,年内流出最高为96.64亿元。

  这其中沪股通净流出73.08亿,也创出年内第二高;深股通净流出22.96亿,创年内第三高。

  国庆节前,在A股“入富”以及MSCI拟提高A股占新兴市场指数权重消息刺激下,自9月13日以来的9个交易日内,北向资金连续累计净流入215.48亿元。

  而节后第一天,流回去了近一半。

  谁在护盘?

  当外资在收手的时候,另一边仍在接手筹码的身影只能是内资!

  而且必须承认内资承接的力量并不弱。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A股第一大人气板块银行股,8日的市场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市值最大的工商银行、除了开盘低开比较明显外,午后基本上扎住了阵脚。

  即便是尾市指数在外资砸盘影响下,破位下行,几大银行股的阵脚依然很稳,农行收盘前还被大单扫了上来,充分说明场内机构的资金实力和对相关标的的信心。

  A股市场还是要靠自己。

  机构不空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节后大跌,机构也并没有太看空。他们并未因市场大跌而缄默,反而继续重申国庆前后围绕A股所发生的一些积极变化,和出现的一些积极因素。并表示乐观看待四季度A股表现。

  招商基金:

  对A股市场而言,央行和财政部的措施与喊话有助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国庆假期期间所发生的预期波动,在当前位置不宜过度悲观,市场仍存在较多的结构性机会。

  行业方面,继续关注基本面稳健、行业格局改善、估值相对更合理的板块,四季度金融地产板块和高股息率的优质龙头个股值得重点关注。

  主题方面,中央未来将重点扶持的新经济动能领域以及基建相关领域仍有结构性机会。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政策托底叠加估值底部,继续下跌空间不大。

  虽然节日期间国际市场的剧烈波动让A股市场有所承压,然而海外市场的影响更多反应在短期的情绪上,A股市场中长期走势仍然取决于自身因素。

  反观国内,减税、降准以及理财新规的落地均表明“稳增长”各项政策预期仍在升温,在适度对冲海外风险的同时,政策面托底经济的效用有望在四季度逐步显现。

  考虑到市场估值处于底部区域,维持对市场走势谨慎乐观的观点,配置上以逆周期、低估值、相对稳健的行业或子板块为主。

  国泰基金:

  节前A股涨的原因是政策有部分改善,上涨逻辑的背后是者风险偏好的提升。

  节假日期间海外波动较大,海外市场的调整打压了者的风险偏好,今天A股市场调整的原因就是跟着海外补跌。

  尽管央行在节假日期间也有降准,后续市场也普遍预期流动性将持续宽裕,但对于A股而言,流动性并非股市的主要矛盾。后续市场的回暖关键在于进一步看到政府在减税降费、制造业升级、改革开放等措施的落实上。

  板块配置上,预计后续社融增速将逐步走平,基建增速将出现小幅回升,银行板块具备配置价值。同时医药、保险等消费板块与经济增长关联度不大,并且中长期受益于消费升级。最后,成长龙头仍易受到贸易战反复的影响,但中长期受益于经济转型,利率水平也不存在压制,后续持续关注成长龙头。

  万家基金:

  短期市场回落风险快速释放之后,弱势磨底的概率较大,对四季度市场依然维持谨慎乐观的判断。

  央行超市场预期降准1%,后续进一步降准措施值得期待,同时减税红利和理财资金入市落地有望取得进展,MSCI考虑提高A股纳入因子比重和富时罗素FTSE宣布明年纳入A股,带来新的增量资金。

  继续看好估值便宜的大金融板块如银行、地产等。长期更看好科技创新成长类公司,尤其重点关注有基本面支撑的个股:军工、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高端制造、半导体等行业的重大机会。

  好买财富:

  客观的说,目前市场对于信用违约、贸易摩擦、汇率贬值等风险事件的钝化正在逐步得到验证,国庆前夕市场悲观情绪也有所修复。

  同时,对外我们看到当前货币市场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差呈收窄趋势,未来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将阶段性保持独立。

  政策面,近期国内理财新规正式颁布,昨日央行也发布消息再次降准。对于理财新规颁布,我们认为总体基调趋松,公募理财产品可以间接股票规则的落地,未来潜在养老金,以及“A股入富”效应下外资买入力度的逐步增大,都会给权益市场带来较为稳定的长线资金。

  对于降准,我们认为,在外围市场情况较不乐观的情况下,降准选在节日末公布,可能对于市场情绪会有一定提振作用。

  进入10月,我们将迎接个税减免落地,叠加贸易摩擦阶段性间歇期,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风险偏好的修复和市场的反弹将可持续,在当前估值水平和成交量下是有利于市场形成向上波动的。

  长期来看,穿越周期的方法只有提升效率,减税与科技创新的政策落地节奏将加强我们对“消费+科技”持仓风格基金创造超额收益的信心。

  这些信号能忽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