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新股低价是“底部信号”还是“合理低估”?“
在本周,科创板一只新股募资总额创下科创板最低纪录。而且这只新股发行价距离发行失败只差“一分钱”。
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因机构“抱团压价”所导致,据
科创板估值中枢持续下移
或为机构在市场切换中的“必然策略”
从整个科创板近一个月的新股发行情况来看,不仅新股折价发行的现象频发,新股估值中枢的下移也成为新趋势。
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于科创板IPO的13只新股中,有8只新股均为折价发行。如于9月3日发布IPO公告的某公司,发行折价率高达约33%。该公司预计募资18.33亿元,实际募资总额仅为12.27亿元。剔除掉6.98%的发行费率后,上市公司募资净额仅为11.42亿元。
把周期再拉长一些,科创板的新股发行情况同样“惨烈”。《红周刊》
从科创板新股的估值情况来看,截至9月18日,年内科创板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77.76倍,对比行业平均PE42.42倍,平均溢价率高达83.3%;而近一个月的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已经降低至64.51倍,相较行业平均估值46.89倍,平均溢价率仅为37.6%。
对近期科创板集中体现的估值中枢持续下移与“折价”发行的现象,有市场观点认为存在机构“抱团压价”的可能性,由于中小机构在询价中存在被边缘化的趋势,大机构凭借规模优势占据主导地位,中小机构为了提高获配率则不得不跟随报价。
对此,楚丞资本总经理李厚海向《红周刊》
国泰瑞丰投研总监任凯也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周“低价”“踩线”发行的事件也释放了一种“底部信号”。任凯认为,短期来看科创板新股发行价持续低迷的行情或许会有所缓解,上交所可能会针对该事件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来避免极端现象的发生。
“科创板新股发行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已经维持了一段时间了,‘踩线’发行一事也给市场敲响了警钟,毕竟注册制刚落地,监管层也不希望这么快就出现发行失败的案例。虽然极端高估的案例不利于市场稳定,但极端低估导致的新股发行失败案例也不是监管层愿意看到的。所以我认为上交所应该会很快针对新股的稳步上市出台一定的管理制度。”任凯补充道。
附表科创板近一个月新股募资情况
A股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加速
科创板开板以来的IPO估值一直高到“离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创板市场行情混乱的表现。
北京瑞德纵横资本高级合伙人刘鹏向《红周刊》指出,“注册制之前‘物以稀为贵’的供需关系使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上市就意味着高估值。所以科创板取消涨跌停的限制后,也导致新股股价经常被推到‘无限高’,公募不得不高位建仓,散户被割韭菜;垃圾股涨得厉害,好股票却经常涨不动,这样的市场显然是不健康的。”
对于当前科创板IPO存在的机构“跟随定价”现象,刘鹏持乐观态度,他甚至认为“抱团压价”对市场也是好事。“能压价说明公司的预估价格有水分,因为好公司的价格是压不动的。这样一来,公司的IPO定价更符合企业的内在价值,二级市场人被割韭菜的风险会大大降低,整个A股市场也会更贴近欧美市场化的环境。”
北京神农董事长陈宇则将近期科创板新股估值中枢的下移总结为注册制下的“估值回归”。他在接受《红周刊》
“A股当前最大的机会就是注册制和规划的衔接,这会加速A股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也将很大程度的改变资本市场当前的处境。我们的判断是市场会出现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的双升以及震荡和分化的并行。”陈宇补充道。
《红周刊》
未来不具备稀缺性的企业更易被“压价”
“打新稳赚”规律或将被改写
有人认为,今后业务不具备稀缺性,或者核心壁垒不够明确、自身成长性不足的公司,仍可能在询价阶段面临“定价压制”。同时,打新“稳赚”规律或将被改写,这在提高对人选股能力要求的同时,也或将在短期内倒逼管理制度的出台。
针对科创板新股估值思路的变化,有市场人士开始担忧未来科创板新股IPO的积极性。李厚海则认为仍会有大量企业登陆科创板上市,因为科创板的上市门槛很低,企业又面临较强的融资需求。只不过上市后股价成色几何,还要“市场先生”说了算。《红周刊》
值得注意的是,新股“打折上市”在加速A股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二级市场人的风险。首先,打新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任凯认为有些新股的IPO定价虽然很低,但上市后很可能面临一个十倍行情,当然也可能出现破发的情况,从这个角度看,以往打新必赚的规律可能不再适用,即使低价股上市后迎来了暴涨,也是一种短炒行情。故另一方面也对人识别科创企业的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李厚海认为,大部分科创板的好公司前期都没有业绩收入,因此识别科创板机会需要发掘与公司业务相关的核心指标。“以生物制药领域的创业公司为例,我们人在选择他们的时候除了关注研发还会关注其临床数据。一家生物制药企业推出一款药品必须经历临床一期、二期、三期十年的历程,这时候我们会关注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治愈率或者控制率。比如某家生物制药企业的临床数据控制率可以达到50%-70%,就说明其研制的药品是有效果的,这时候即使这家公司没有收入和利润,我们也能放心。”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新股发行市场的低迷也引发了市场对政策整顿的提议。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目前逐步出现了新股破发现象,为了保证新股能顺利发出去,有人提出把现在的市值配售重新改回资金申购,怕日后新股经常破发后,中签的股民不缴款。“一切目的都是为了IPO,市场环境太差了就需要政策的刺激。今天借蚂蚁金服过会,监管层可能会采取一些行动,只有蚂蚁金服顺利上市了,今年的重点IPO任务才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