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寻找有“护城河”的绩优公司
“医药行业也具备消费属性,两者在很多方面可以触类旁通。”在很多基民眼中,王大鹏的能力圈主要聚焦在医药领域,但实际上消费领域也是他的强项。
具体到大消费板块的选股体系,王大鹏说:“核心是选择有‘护城河’、业绩可持续增长的公司;从择时角度,优选景气上行初期。”
在他看来,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背后的本源尤其重要,“有质量”的增长应来自公司不断提升的竞争壁垒、攀升的市场份额或结构性费用优化等内在动能的释放,而非通过杠杆实现。
“我喜欢财务指标比较优异的公司,背后体现的是公司具有很强的‘护城河’。‘护城河’可体现在多方面,有些公司品牌力很强,有些公司有规模优势,有些公司对上下游产业链有很强的定价权等。”具体财务指标方面,王大鹏更偏好资本开支较少、自由现金流强、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处于不断提升阶段的公司。
一直以来,如何研判消费品公司估值也是困扰不少者的难题。
对此,王大鹏指出,影响消费公司估值中枢的核心因素包括:行业市场空间、集中度提升空间、业绩确定性和业绩增速。
行业市场空间和集中度提升空间决定了公司的天花板,这是研判估值中枢最重要的因素。以家电龙头与医疗器械龙头为例,国内空调安装总量离稳态很近,而国内医疗器械人均消费量还有很大空间。
业绩确定性的背后往往对应较为先进的商业模式、合意的竞争格局以及公司在持续经营中构建的深厚壁垒。他表示,会给予可预测性强的公司更高估值,周期性明显、波动性大的公司则估值相对较低。与白酒公司相比,调味品公司周期性更弱,因而估值中枢更高。
业绩增速彰显经营质量,牵动估值体系。以更快速度接近成熟状态的公司可享受更高估值;而随着业绩增长提速,市场容忍的PEG也会明显提高。
王大鹏指出,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必需消费品往往可以穿越经济周期,体现出较强的防御属性。“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每年低个位数增长的成熟消费品龙头的估值中枢在20到25倍,这是可参考的估值锚。在中国市场,食品饮料公司的成长性往往更好,所以估值中枢可以更高。”
- 上一篇:市场风格分化 小盘股基金表现亮眼
- 下一篇:京东云与佛朗斯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