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海望资本邢潇:半导体二级市场估值中枢正在下
“科创板开市三周年” 云峰会今日正式举行。本届峰会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界面·科创板日报主办,以“硬核驱动·新能引擎”为主题。海望资本合伙人、执行总裁邢潇参与了以“半导体产业突围方向及供需较量”为话题的对话科创家环节。
邢潇表示,半导体本土供应链已到中期,整个半导体二级市场的估值中枢正在下调,并向一级市场传递,未来大家会更多地关注并购整合的机会。
“在这么复杂的环境里面,我们依然坚持自己应该坚持的,但同时也会做一些改变,尽可能是往早期的、创新策源的项目上去做延展。”邢潇表示,投资方向上已从投一些目前没有本土化的零部件开始尝试,主要聚焦在国家战略重点上。
以下为邢潇女士的对话实录:
主持人:请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谈一谈今年半导体赛道的变化对后续投资决策的影响?怎么看待半导体市场未来的发展?材料、EDA、模拟IC设计等哪一个细分方向是您看好的?
海望资本合伙人、执行总裁 邢潇
大家好。首先我觉得特别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从去年市场泡沫的冲动期到了今年整个投资界的冷静期。行业里大家有一种共识,感觉整个半导体行业目前处在下行周期。当然这是很正常的,本来半导体行业就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如果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我们判断市场目前处在本土化的中期,即将进入深水区。但是目前还是有点看不清楚,所以我们在投资选择赛道上,跟以往相比会更加谨慎。
第二个变化就是今年消费电子领域的投资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进入了一个过剩的时期。去年同期,大家坐在一起的时候,更多讨论的是说缺产能。而今年大家坐在一起的时候,更多讨论的是遇到的困难,如砍单潮等。
从投资来说,目前我们更多关注新的智能终端所带来的新机会。例如,与智能汽车相关的一些行业中,IGBT、光电芯片等都是我们比较关注的。
从纵向来看,会向上游和下游做一些拓展。例如原来我们主要投设备的整机,往上游走投一些零部件,再往上是零部件的材料。
那么下游怎么拓展?我们非常关注目前应用市场和场景所带来的一些新的投资机会,比如元宇宙的底层技术。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在做一些研究,这是一个显著的变化。
第三个变化就是整个半导体二级市场的估值中枢正在下调。最早的时候,差不多年初有一些企业百分之三四十,那么现在大概稳定的也就是百分之二三十左右。这种变化传递到一级市场需要时间,但已经有一定的影响了。
行业里那些相对比较弱小的初创企业,面临融不到资的现状。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调整相应的估值,也已经成为了常态。
投资又怎样去应对?我们往早期走,希望能够寻找到更高的获利空间,这是我们从二级市场的传导过程中看到的。
第四个变化其实也是和二级市场有关,大家更多关注并购整合的机会。因为原来我们二级市场高估值,容易导致创业企业都想着自己上市。随着估值逐渐合理,其实并购的价格和独立上市的估值是趋平了,里面很多创业企业就会遵循行业的规律。
行业的规律是什么?真正能上市的创业企业不会超过20%,绝大部分还是要通过并购退出。投资机构也在与龙头企业等一些平台建立起联系,希望能够寻找到比较合适的标的。
以上是我们感受到的一些变化。我是来自于海望资本,是上科创体系里面唯一一个市场化运行的平台。尽管我们成立的时间不长,但现在已经管理了200亿的资产,原因是我们承继了上科创的一些生态资源以及投硬科技的基金。
在这么复杂的环境里面,我们依然坚持自己应该坚持的。比如依然坚持长线投资的理念、始终坚持投硬科技等;从我们投资理念上来说,就是投三个“最”,包括产业链的最上游、价值链的最顶端、技术的最底层。对此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但同时也会做一些改变,尽可能是往早期的、创新策源的项目上去做延展。比如投早投小,希望寻找到技术变革所带来的颠覆性的机会。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也希望跟企业家朋友们做一些对接。因为我们毕竟是上科创体系成员,集团旗下有很多科研院所,有比较丰富的资源。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应对的方向,包括慢慢往上游走、从原来投市场空间特别大的设备到现在的零部件等。我们从投一些目前没有本土化的零部件做尝试,主要聚焦在国家战略重点方向。
在疫情期间,我们也非常关注投后赋能。企业碰到的问题特别多,如供应链、开工等问题,我们通常就地解决,希望给企业整合一些资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上一篇:基建行情引发基金补仓需求
- 下一篇:美联储官员巴尔金表示,随着美联储资产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