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交通运输产业最新市场研究(1月24日)
机场蓝筹增长稳健,首推上海机场: 我国上市机场所服务地区腹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 受益民航需求的稳定增长以及出境游热潮, 有客流量支撑, 盈利良好。 若无产能限制,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均可实现稳健较快增长,从而对业绩增速产生驱动。机场板块估值偏低,当叠加稳定的业绩增长及盈利水平,股价在弱市中绝对收益明显。重点关注处于产能利用率上升期的个股: 上海机场:公司产能富裕,保障业绩长期稳健增长。中期 T1/T2 航站楼 S1 和 S2 卫星厅建成, 5 条跑道将支撑公司旅客吞吐量上亿人次。公司国际线占比高,新增商业面积、国际线旅客消费带动,具备商业优势,有望推动非航收入稳定较高增长。盈利能力强, 前三季度净利润率为 42.3%,估值处于低位,攻守平衡。 深圳机场:从干线机场上升为国家区域航空枢纽,“十三五”期间将开通北美 6 大核心城市和欧洲 3 大航空枢纽机场国际航线,预计年底国际航线 万人次。公司目前国内航线%,若内航内线提价,公司利润提升弹性最大。
快递依旧将维持高增长,股价反弹或将来临: 快递行业已经连续六年实现业务量 50%左右高增长。分拆预测 业务增速,预计电商规模增速将稳定在 移动端在网购中的占比达到约 70%,预计未来占比会维持在这个程度, 移动端对于网购频率的利好因素将逐步减弱。微商由于市场规模小,所以其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退货率在电商市场逐渐规范的情况下将有所好转。所以 快递业务量增速保守估计将有所回落,但仍可达到 30%。相比较其他行业,快递行业30%以上的增速依旧属于高速增长行业。 短期来看, 看好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给行业带来的高估值。 由于 一季度快递企业业绩还未全面爆发, 预计 一季度增速有望达到 60%以上。 美国快递行业增速为5%时, 其估值稳定在 春节较往年有所提前,从 12 月开始,春运效应已逐渐显现,航空市场需求持续升温, 国内国际客座率同比均有所上涨。在新年伊始,航空票价也是在需求的推动下,一改去年下半年的颓势,同比由负转正。但是由于油价仍处于上升通道,人民币汇率虽然暂时企稳上扬,但贬值预期依然强烈, 前期国际航线高供给有待消化, 预计航空股基本面的改善仍需等待。 从航运数据来看,干散货、油运、集运市场存在差异。 BDI 指数在 12 月中旬回调跌回 1,000 点以下之后,一直处于震荡之势, 截止 01 月 下半年大幅上涨后,进入 进行了小幅回调。集运运价指数处于上升周期, SCFI 综合指数本周收于 971.6 点,相比 下半年低点,已上涨超过 60%。 航运调整近 10 年, 长期需求回暖仍然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状况, 未来利空因素将少于利多因素, 重点关注 海运复苏进度,积极关注中远海特。
国改进入“建设年”,混改成为突破口: 国改逐渐步入深水区, ,市场的目光将聚焦混改。混改能更为有效地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是深化国企改革的核心,但也由于这将触动既得利益, 是国改的深水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交运板块中铁路及民航被重点提及。铁路板块方面,目前市场对于铁路改革预期到达低点,铁改消息对股价都是正向刺激。 铁总经营持续惨淡,盈利能力较弱,资金压力巨大, 倒逼其进行改革。 运价改革方面,期待市场化定价机制,普客及货运价格有上行空间。短期高铁或将提速,长期多元化改革、货运组织改革均将提升铁路运行效率及市场竞争力。铁路重点关注 广深铁路:客运占比最大,受益于客运提价;广深铁路客运收入占比 60%,广深城际提价 5%,则公司净利润提升约10%;若长途车提价 5%,则公司净利润提升 18%。广深铁路直接用于开发的土地面积 50 多万平方米,如解决业绩激励考核问题,多元经营大有前途。航空关注 中国国航: 拥有在北京枢纽的绝对优势,在国际航线布局上具有绝对竞争优势,深耕优质市场。同时中国国航的两舱票价直逼美联航、德国汉莎、英航、大陆,品牌竞争力明显提升。
建议
机场蓝筹估值低增长稳健,叠加稳定的业绩增长及盈利水平,股价在弱市中绝对收益明显。快递依旧将维持高增长, 业绩即将兑现, 短中长期各有看点, 股价反弹或将来临。 ”,铁路民航混改将迈出实质性步伐。重点推荐: 上海机场、圆通速递、韵达股份、粤高速、广深铁路和中国国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