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股息率远超理财产品收益率 银行股为何还不吃香
A股上市银行年报已披露完毕,各家银行的分红和股息收益率情况也浮出水面。5月6日,北京商报
股息率是者判断上市公司长期价值的重要指标,是挑选收益型股票的重要参考标准,计算方法为:股息率=每股现金分红/该股票现价×100%。
数据显示,以为报告期,截至5月6日最新收盘日,38家A股上市银行股息率平均水平达到3.89%,有3家上市银行的股息率超过6%,分别是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股息率分别是6.55%、6.25%、6.04%;共有13家A股上市银行股息率超过4.5%,18家超过4%,但也有一些股价较高的银行股息率处于较低水平,比如平安银行股息率不足1%,仅为0.77%,宁波银行为1.18%。
对照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情况来看,北京商报
可以发现,很多银行股息率比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要高,但是银行股在普通者心中依然“不吃香”,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事实上,银行股一直是稳健型组合配置当中的“压舱石”,但很多股民进入股市的目标并不是赚取稳定的收益,也缺乏耐心进行长期。
此外,股息率与理财产品拿的稳健收益率也存在一定差距。股息收益率只是按照合理预期的综合判断,股息收益率高,表明目前银行个股股价处于较低的水平,买入个股风险相对较低。另外股息收益率挂钩银行分红情况,稳定分红一直是银行股的标签,如果银行能按照这一水平继续分红,就能得到这一股息收益率,但如果银行因出现重大问题提供不了分红,也就不能保证股息收益率。
而随着资管新规的下发,理财产品刚兑“金钟罩”打破,保本理财已经鲜见踪迹,那么,与表现优异的银行股对比来看,对于普通者而言,到底是持有银行个股好还是购买银行发的理财产品更好?
银行业资深分析人士王剑辉指出,两种方式风险水平不一样,选择哪种方式,要看自身属于哪类者,理财产品大多属于低风险,底层资产配置的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如债券、银行间票据等,风险低收益率不高;如果购买银行股,就是股市,属于高风险,收益也相应会更高。者如果是风格比较激进的,可以购买银行个股,如果是保守的就要买理财产品,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对于后市,他进一步指出,高股息率的出现往往都是个股较好的价值机会,反映配置型的价值机会的窗口正在打开,对中国经济长期具有信心的者应该至少有一定的份额进行配置到银行板块。从历史数据看,银行股股息率超过4.5%,就已经存在长期持有的配置机会。一般而言,长期持有指的是三年以上,三年以下为中短期,当然,还要根据者的风险偏好来决定持有期限,如果不想长期持有,一到三年的时间也是合适的。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高股息率银行股的机会来说,并不能将高股息率作为选股的唯一依据。在操作中,可以将股息率作为一个参考,同时还需看公司和行业未来的成长前景。
就行业整体来看,数据显示,,38家A股上市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9万亿元,同比增长0.69%。38家银行中,有超过八成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下滑,绝大多数A股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2.0%以内。
眼下银行板块估值正迎来修复行情,年内涨幅接近9%。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指出,从中长期看,国内防风险攻坚不断取得进展,宏观风险趋缓。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经济稳步恢复、企业盈利前景持续改善以及利率中枢缓步抬升,均利好银行整体盈利前景和资产质量改善。同时,银行板块低估值和银行的普遍高股息率,对于稳健性者有很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