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安徽“科大硅谷”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基金规模超
“科大硅谷”所在的高新区已有集成电路企业254家,约占全市80%;所在的区域周边也已经布局中安创谷、中国声谷等科创载体,正在建设中安创谷三至六期和中国声谷三期。其中,仅中安创谷一期便已入驻268家企业。
一家去年落地中安创谷的公司负责人表示:“新兴产业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高新技术企业都是人才密集型产业。‘科大硅谷’面向全球招揽人才和企业,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区域科研层次和深度,以网状产业形态辐射周边城市进行科创升级,也为进驻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支持和潜在的产业链客户。”
“科大硅谷”历时一年多的规划设计,目前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以科大硅谷所在的合肥市高新区为例,截至目前已经累计落户院士团队17家;组建以教授、研究员为核心的高端创业公司逾600家;吸引海外归国人员创业,落户海创企业80余家;引导200余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园区。
落实科技成果权属改革20项
《方案》提出22项了具体政策举措,包括创新投融资模式和国资基金管理方式,采取奖补等激励措施,打造2000亿元以上的“基金丛林”;建立拨转股、股转债成果转化模式,政府让利培育期间的增值部分,形成财政资金循环运行的长效机制等。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高新区高新集团作为合肥市高新区投融资参与主体,目前投资已覆盖种子、天使、VC、PE、Pre-IPO等企业各发展阶段。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共参与设立37支投资基金,总规模462亿元,参控股基金已累计投资企业610余个,投资额约219亿元。
合肥高新投资管理部经理夏梦对《科创板日报》表示:“‘未来高新集团将会根据科大硅谷的具体需求,配套相关基金支持和全过程服务,让科技企业‘落地生根’。”
此外,“科大硅谷”围绕着新型研发机构和大院大所等科技成果供给端,也进行了深化改革的相关探索。
合肥高新区政府工委办王邦春告诉《科创板日报》“目前中科大正在开展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将职务发明专利成果权的80%转让给教师个人或团队,已落实项目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