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高盛看空证券(高盛收购太平洋证券)
高盛事件怎么回事
高盛于2007年2月应美国大型对冲基金保尔森公司委托,推出一款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抵押债务债券,向多国银行、基金和保险企业等投资者推销。而保尔森公司本身看空美国抵押债务债券市场,其向高盛支付了大约1500万美元的设计和营销费用,意在借做空抵押债务债券谋利。但高盛在向投资者推销时没有说明保尔森公司与这款金融产品有关,导致投资者在不足一年时间内损失大约10亿美元。
“这种全新的金融产品很复杂,但其中的欺诈和利益冲突却是简单和老旧的。高盛错误地允许一位能深刻影响其投资组合中抵押贷款证券的客户对抵押贷款市场做空,高盛还向其他投资者提供了虚假陈述:该证券的投资内容由一家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选择。”
SEC执法部门主管罗伯特·库扎米在起诉书中作出上述表示,称高盛允许意在做空的委托人参与决定“投资组合中纳入何种抵押债务债券产品”,推销时却声称这一产品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推出,涉嫌误导投资者。
与此同时,遭到起诉的还有高盛副总裁法布里斯·托尔雷,SEC指控他对这起欺诈案负主要责任,因为这位高管设计了上述交易,负责营销材料的准备工作,而且负责与投资者进行直接沟通。SEC相信,托尔雷清楚保尔森公司对外隐瞒的卖空部位,也知道该公司在资产选择中扮演的角色。
不过,SEC起诉书中未指控保尔森公司负责人约翰·保尔森违规违法,后者被认为是金融危机中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由于他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坚持看空抵押债务债券市场,使其在2008年个人获益37亿美元,一时名声大噪,但是SEC的起诉却让外界开始怀疑这位“空军司令”的成功是否另有隐情。
反响 华尔街股市和期市暴跌
针对SEC方面的指控,高盛随即做出了反击。该行在一份声明中否认涉嫌欺诈,称SEC的指控“毫无根据”。声明同时还强调,高盛自己在相关交易中就损失了9000万美元之多,而且其本来就“没有义务”向金融产品买卖双方交代对方身份。
虽然高盛方面坚决否认了相关指控,但是该股股价当天依然受到强烈冲击,至收盘时下挫23.57美元,至160.7美元的水平,全日暴跌12.8%,市值一夜之间蒸发120亿美元。同时,华尔街银行股也受高盛拖累出现大幅下跌,其中曾与保尔森公司有过业务往来的德意志银行股票下跌9.2%,花旗、美银、摩根士丹利等其他重要银行股跌幅也均超过5%。而受银行股集体大幅走低影响,道琼斯工业指数当天一度跌破11000点,最后收于11018点,下跌1.13%。
除了股市以外,高盛涉嫌欺诈的消息还对大宗商品市场造成冲击,纽约主力原油(80.91,-2.33,-2.80%)期货合约当天大跌2.4%,创两个多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而纽约主力黄金(1132.90,-4.00,-0.35%)期货合约也下挫2%,收于1137美元/盎司。
高盛“欺诈门”事件之所以造成市场强烈反应,在于此前该行一直没有透露其正受到SEC调查一事。据美国媒体报道,高盛早在9个月之前就已收到SEC相关人士有关将对其起诉的警告,但是该投行没有在例行公告中向投资者公布该信息。此外,高盛“欺诈门”事件还引发了华尔街地震,因为市场开始相信,SEC正在对金融危机中大型投行和金融机构扮演的角色进行调查,因为有迹象表明它们在房市显出下滑迹象时仍设计并销售与房市有关的金融产品。“本委员会将继续调查投行及其他机构在房地产市场开始显露疲软迹象时与房地产市场结构化复杂金融产品有关的运作方式。”SEC结构化新产品部门的主管肯尼斯·伦奇在起诉书中的表态加剧了市场的担心。
美国当地分析师认为,高盛“欺诈门”事件对高盛乃至华尔街的影响很大。虽然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高盛与SEC达成和解,并支付数亿美元了事,但是这样的事例或许会不止一起——因为自金融危机以来,虽然早有声音指责高盛对金融危机推波助澜,但这些指责没有过硬的依据,也从来没有导致调查或起诉。而这就意味着,美国监管层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将更加严格,而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小”。同时,随着对金融危机“秋后算账”的继续进行,将来或将有更多银行面临类似起诉。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六的表态也与这一市场预期吻合。奥巴马在讲话中督促美国国会通过更为严格的金融业监管措施,以免美国再次陷入经济危机。
“现在我们不采取行动,导致金融危机的系统就会带着相同的漏洞和弊端继续运行。”奥巴马的语气颇为强硬,“如果我们不试图改变招致危机的原因,我们注定将重蹈覆辙。”
连累 巴菲特一夜间损失10亿美元
高盛涉嫌欺诈还将引发投资者对于大型金融机构的信用产生怀疑,因为就在本月初高盛发表的年报中,高盛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曾经撰写了一封长达8页的致股东信。在信中,他反复强调了高盛“客户利益高于一切”的行事准则。很明显,SEC的指控和高盛的自我标榜完全相反,这样的矛盾将进一步动摇投资者对高盛的信心,促使他们怀疑高盛同时也在其他方面隐瞒事实。
除了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以外,高盛涉嫌欺诈还让很多该行一直以来的支持者感到难堪,其中就包括股神巴菲特。
实际上,就在高盛欺诈门事件爆发不久前,巴菲特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罗纳德·奥尔森还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对高盛青睐有加,称当年对高盛50亿美元的投资非常有力地表明他们不仅相信高盛的实力也相信其完整性。
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9月份,就在雷曼兄弟破产和美国银行紧急接管美林以后,高盛集团同意向巴菲特出售50亿美元的认股权证,同意后者在未来四年内任何时候以每股115美元的价格认购高盛股票,并为这些认股权证支付10%的年息。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内,高盛股价在触底反弹后节节走高,巴菲特当年的投资得到了巨大回报,这让许多人开始对巴菲特当年的投资投以赞赏的目光。不过,出乎股神意料之外的是,这一次高盛却因为涉嫌证券欺诈而被SEC告上了法庭,其股价也瞬间大幅缩水——按高盛的最新收盘价计算,巴菲特手中的认股权证价值大约为20.6亿美元,一夜之间损失达到了9.5亿美元。而更令巴菲特恼火的是,高盛“欺诈门”事件对其声誉也构成了挑战——是股神看走了眼还是高盛伪装得实在太好?对于这一切,巴菲特将会在下月初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给出答案。
高盛的股东都是谁?
高盛是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这么说有失偏颇的。他们不差钱,是一群高端金融精英以经济为武器投机手法打击他国经济体,已经超脱了对钱的索求的境界。
高盛:选股其实没什么用
怎么可能,股市玩的好,跟选股,选好股,选对股是息息相关的,好吗?我有总结几点选股的技巧,你可以看看,
第一:找一只有规律,波段节奏运行明显的股票去做。不但是我身边,还是博客里的朋友,有一些人就是这样操作的,那只股票跌破7块了,他们买进持有,涨上11块了,果断抛售,08年股市惨烈下跌,他们不但没有亏一分钱,反而赚了倍数以上的收益。简单、正确的方式重复做,自己也成为了个股主力,美不美?
第二:找一只放心的中小盘成长股,低价买进,安心持有。游侠股市实盘荐股中心每天都有高手推荐股票,可以参考一下。很多人苦恼地说,不懂得技术高低变化,不懂得如何高抛低吸,其实我在《3月4日实盘日志》里说过那段话:初级阶段是看着K线照“葫芦画瓢”,真正的投资家是完全不理睬K线。技术面分析说的是“阻力”和“支撑”,数的是“浪”和“顶”,基本面分析是认这个股票值多少钱,不到目标不卖出。股民买这样的股票,必须突出“垄断性、高成长、中小盘”色彩,这个线年时期的博客里写了很多,垄断性且有企业自主定价权,就能够保证利润不断增长,就能够保证高送转、高分红,盘子大了不行,行业不突出不行,买了这样的股票,过上十年你去看看是什么样子。
第三:多掌握市场信息,多了解自己想投资的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变化。比如博客每天提供了国际、国内基本金属期货、现货市场行情,从点击数量看,我知道这些东西没有什么人关注,不关注这些,又怎么能够掌握市场运行变化?新春佳节前清仓川大智胜翻番股空仓过年,但是,长假期间的国际金属价格变化,让我感到有一个重大投资机会出现,于是写出《下一个暴富投资机会就在不远》,并马上买进龙头股,事实上,股票收益马上又翻番了。
第四:多学习政策信息,中国股市本身就是政策市,股指连续暴跌后,政策不容许下跌了,一再出台稳定措施,这个时候,就不要盲目看空了,可以选择一些宏观经济政策积极鼓励扶植的朝阳产业上市公司股票慢慢做多,一旦上升趋势建立,马上买进龙头股,需要注意的是,还要坚持中小盘去选股,还是要坚持净资产收益率、产品毛利率都不小于30%的品种投资,要买那些被熊市调整,杀跌到几块钱的股票,趁它们价值低估的时候去大胆买进,而非几十块去亡命追贵族股的方式。这些事实说明,炒股看政策,看大方向,看准确的权威信息,也是确保轻松赚钱的方式。
高华证券和高盛高华 有什么关系?具体业务上的?
高华证券是高盛高华的控股股东,高盛高华的另一个股东就是高盛公司
二者有业务上的分别,高盛高华专注于投行业务,像经纪类等其他业务由高华证券来做
请详细介绍一下太平洋证券这家上市公司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太平洋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在中国证监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化解原云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风险而设立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公司业务范围包括经纪、投行(含保荐业务)、自营等。
公司于2004年1月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注册成立,注册资本6.65亿元。2007年2月9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顺利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13.98亿元;2007年4月10日,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再次增资扩股至15.03亿元。目前,公司股东中包括了多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公司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4月10日,公司顺利通过规范类券商评审,获得规范类券商资格。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诚信、规范、扎实、用心”的经营理念和“高效、专业”的企业精神;构建了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和诚恳、勤奋、敬业的骨干队伍;形成了“开放、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以扎实的态度,专业化的服务,实现了公司的持续、快速、稳健发展,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公司成立以来,始终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吸引了一批对中国资本市场运作有着深入独到见解和丰富实践经验,具备十余年证券从业经历的业务骨干队伍,籍此为基础,公司成功收购了汉唐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派专业团队参加了广东证券和甘肃证券的托管工作,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声誉,也为公司下一阶段的规模扩张积累了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回首过去,我们经受了三年熊市的严峻考验,市场的低迷,阻挡不了我们持续增长的步伐;面对未来,我们更加坚定信心。我们将在公司实力和规模大幅提升、成为规范类证券公司的基础上,继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风险管理为保障,以高效稳定的技术为基础支持,以共同成长的激励机制为动力,致力于成为有明显业务特色、可持续、高成长、高度专业化的,名列全国前茅的证券公司。
愿我们一起携手,共创中国资本市场的美好明天!
证券公司排名
这是2010年的,2011年的暂时还没有出来,你参考一下吧!
2010年度证券公司营业收入排名(还有其它方面的排名,如净利润,但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出入不大)
序号 证券公司 营业收入
1 中信证券 1,908,559
2 广发证券 1,018,783
3 海通证券 791,355
4 国信证券 769,227
5 银河证券 758,926
6 国泰君安 745,140
7 申银万国 621,733
8 招商证券 597,953
9 中信建投 555,289
10 华泰证券 531,184
11 光大证券 443,414
12 齐鲁证券 411,494
13 中投证券 397,237
14 中金公司 397,147
15 安信证券 391,930
16 平安证券 380,768
17 华泰联合 332,369
18 宏源证券 320,173
19 长江证券 296,866
20 东方证券 293,482
21 方正证券 260,142
22 中银国际 236,529
23 华西证券 220,865
24 兴业证券 214,304
25 国元证券 210,306
26 东海证券 198,466
27 西南证券 193,527
28 中信金通 178,961
29 中信万通 173,693
30 东吴证券 170,858
31 东北证券 161,578
32 财达证券 160,798
33 国金证券 160,203
34 西部证券 151,938
35 国海证券 150,982
36 浙商证券 146,997
37 上海证券 146,504
38 信达证券 143,750
39 中原证券 131,006
40 东兴证券 128,667
41 财通证券 127,149
42 民族证券 123,282
43 长城证券 122,862
44 渤海证券 122,690
45 南京证券 121,989
46 民生证券 121,508
47 万联证券 118,533
48 山西证券 118,224
49 华安证券 117,630
50 东莞证券 108,881
51 红塔证券 107,509
52 国联证券 102,859
53 湘财证券 101,313
54 恒泰证券 99,902
55 第一创业 98,484
56 广发华福 91,769
57 国都证券 90,816
58 瑞银证券 88,038
59 新时代证券 82,992
60 华融证券 82,466
61 广州证券 78,320
62 高盛高华 75,120
63 中航证券 72,271
64 华龙证券 71,115
65 华林证券 69,200
66 太平洋证券 67,495
67 财富证券 64,045
68 江海证券 62,514
69 北京高华 60,336
70 华创证券 55,058
71 国盛证券 54,933
72 金元证券 51,418
73 首创证券 50,162
74 华鑫证券 49,445
75 大通证券 48,231
76 英大证券 46,106
77 和兴证券 44,519
78 世纪证券 40,080
79 大同证券 39,752
80 德邦证券 38,798
81 联讯证券 32,568
82 西藏同信 31,950
83 瑞信方正 30,982
84 爱建证券 28,027
85 中山证券 26,669
86 中德证券 26,420
87 银泰证券 25,796
88 中天证券 24,031
89 华宝证券 23,020
90 厦门证券 20,242
91 国开证券 19,302
92 恒泰长财 17,788
93 中邮证券 17,730
94 天风证券 16,412
95 财富里昂 16,125
96 长江保荐 16,084
97 日信证券 15,459
98 天源证券 14,767
99 众成证券 12,629
100 川财证券 11,890
101 万和证券 9,633
102 五矿证券 8,479
103 开源证券 8,194
104 诚浩证券 8,007
105 航天证券 6,953
106 海际大和 5,196
高盛高华北京office的全球投资研究待遇怎么样
非常不错。
成立此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国高盛公司在高盛高华证券公司占有支配地位。因为政策不允许外资控股国内券商,因此才打了擦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