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妱商业

要闻

把丰收的诗行写在朝天热土上

时间:2022-09-27 14:47

  秋风送爽,岁物丰成。九月的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广袤的田野间起伏回荡的机器轰鸣声、忙碌的收割声和群众的笑谈声,共同谱写下属于这个季节最美丽动人的乐曲和篇章。

  “羊木镇这1000多亩水稻,预计20天抢收完成。”9月26日,朝天区羊木镇东山村,沉甸甸的稻穗掀起阵阵金黄的波浪,朝天区中子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田间来回穿梭,该中心负责人张万云告诉记者,今年,中心还开展了跨区作业,仅收割水稻的劳务收入就预计达30万元。

  由国机集团帮扶建成的中子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是广元市首个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建立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配备了东方红拖拉机、液压翻转犁、久保田育秧流水线台套。今年以来,该中心通过向周边乡镇提供农资销售、农机械作业、土地托管等“一站式”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有力助推资源利用、资产盘活、粮食生产和集体经济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实现了多方受益、多元共赢。

  朝天区属丘陵山区,山高地陡,地形地势复杂,田地的坵块面积小,不利于大型农机具的使用。自对口帮扶朝天以来,国机集团充分发挥集团在农机装备方面的优势,立足补齐朝天区原有基础设施短板,助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产业发展能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中子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只是其帮扶成果之一。

  持续推进高山蔬菜及核桃收获机械的研发落地,为朝天区量身研制并捐赠了630余套台小型玉米收获机、核桃采收机以及多功能微耕机等农机设备;在羊木镇实施食用菌产业研发能力提升项目,完成标准化基地建设任务20亩,并引进企业入驻园区开展食用菌种植生产;连续两年建设山地单轨运输线米……

  确定调子,迈出坚实的步伐。自对口帮扶以来,国机集团仅在提升朝天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产业发展能力方面,就投入帮扶资金近800万元,用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举措,改写着朝天山区群众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面貌。

  各种量身定制的机械在免费服务朝天区12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积极为各村合作社、产业大户提供社会化服务;中子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建成,弥补了朝天区机械化育秧、插秧的短板,实现了全区水稻“应种尽种、用机栽插、稳面稳产”;食用菌产业研发能力提升项目大大降低了农户种植风险,并培养出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产业种植能手……

  特别是在平均海拔1400米的曾家山,群众们告别肩挑背磨的传统蔬菜种植方式,搭乘山地“小轻轨”,年高山露地蔬菜复种面积达到了40万亩、产量近100万吨,产值10余亿元,基地乡镇群众人均蔬菜收入达1.4万元,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对此,两河口镇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万平深有体会,他介绍,采摘运输一斤蔬菜的人工成本需要5分钱—1角钱,使用单轨运输成本只需要1分钱,从种植到收获售卖,群众每亩可以多收入500元—1000元。“‘小轻轨’的投用,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了社员的收入,更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家参与发展农业产业的兴趣。”蔡万平感慨。

  “朝天区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更是一方大有可为的热土。”朝天区委常委、副区长董涛表示,国机集团作为央企,将持续响应党中央号召,按照国家“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继续注重发挥国机所长,立足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围绕农机装备、特色产业、人才培训、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帮扶,助力朝天区乡村全面振兴,把丰收的诗行写在朝天这方热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