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妱商业

热点

业绩真的会大幅下滑?银行股顽强收红引来市场

时间:2022-10-02 22:51

  上周六,人民银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新的LPR第一次报价还没开始,其对于银行经营的真实影响尚未彰显,但市场情绪已提前作出反应。

  今日早盘,银行板块一度整体走弱。不过,截至收盘,多数银行股最终收红。

  银行板块开盘表现

  利息净收入在银行盈利指标中举足轻重,是绝大多数A股上市银行的收入主体。

  某时期银行的利息净收入=期间平均生息资产余额×净息差。

  那么,新LPR机制究竟将如何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哪些银行受影响更大?该如何应对?

  参考新LPR定价的贷款来了!

  新LPR的第一次报价尚未开启,有银行已宣布新增贷款定价要换“锚”。

  8月内拖累息差在2BP以内。

  中泰证券戴志锋:综合考虑,预计对银行利润负面影响1-2个百分点。

  中信建投杨荣:对行业盈利负面冲击预计小于0.6%。未来对净利润实质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最新的LPR的报价。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银行利差走势短时间内难以进行量化。他在接受时表示,不能排除银行利差有下降的可能性,但是到底会不会降、降低多少、降得有多快取决于很多因素,很难马上就进行量化。

  影响未来利差走势的因素包括:

  一是宏观经济情况,尤其是未来贷款需求是不是旺盛;

  二是风险溢价,风险溢价又跟贷款的违约率相关;

  三是政策利率本身的情况,政策利率的水平和变化;

  四是新的传导机制落地速度有多快,因为传导机制到了银行还涉及改IT系统等等,还要花一段时间。

  对哪些银行影响更大、挑战更多?

  中泰证券戴志锋:对各优质银行影响最小。对议价能力强的银行影响最小;从简单的报表分析,按揭资产占比高的银行影响较小;信贷占比总资产低、期限内重定价信贷占比相对较低的银行受影响更小。

  国有行,总体差异不大。银行的分化会加大,风险定价能力将把银行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

  中信建投杨荣:大行、股份制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更强,受冲击小,调整成本小;而中小农商行和城商行,预计政策调整成本更高。

  面对挑战,银行应如何应对?

  国际金融研究所范若滢:对未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风险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一,存贷款息差收窄,经营压力加大。新的LPR形成机制下短期内贷款利率将下降,存贷款息差收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与业务结构均受明显影响,需要银行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其二,利率市场化提高后,定价权更多掌握在了商业银行手中,需要商业银行根据不同客户的经营、资金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利率水平,对银行风险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信建投杨荣:风险定价能力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LPR代替贷款基准利率后,最终的贷款利率由LPR和加成部分共同构成。

  与之前不同的是,在LPR的基础上加成,而不是在贷款基准利率上加成,从而对LPR的把握程度和对客户整体信用风险的把握程度决定了最终贷款利率,银行在贷款定价上对风险和收益的把握程度决定对银行盈利的贡献度。

  相对而言,偏零售的银行对客户的风险计量更加全面和定价能力更强,从而也将更加受益。

  中信证券肖斐斐:精细化定价成为银行经营的关键一环。过往存贷基准利率的框架下,部分银行的外部定价往往采取跟随定价方式,而内部定价中的存贷款FTP则简单挂钩基准利率,定价体系的自主性、灵活性和精细化不足。

  LPR机制下,贷款定价基准调整频度上升、银行自主定价空间提升,银行盈利能力很大程度将取决于内外部定价对成本-收益-风险把握的及时性和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