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便再未发布过财报
在消费者权益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以往关于奢侈品电商寺库(SECO)的投诉大多与商品质量、退款困难有关,近期,投诉事项又多了一个:拖欠款项。
近期,供应商表示寺库拖欠款项长达半年之久,寺库方面则表示其目前正常支付供应商款项,只有一例系供应商因虚假宣传被罚款,刻意抹黑寺库。
尽管在拖欠货款上双方各执一词,但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近两个月关于寺库不发货不退款的投诉多了起来,寺库给出的解释则是系统正在升级当中。
近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北京寺库商贸有限公司近日被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管局罚款1万元,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为京西市监罚字〔2021〕947号。鳌头财经统计发现,今年寺库被处罚的金额已经超过了111万元。
与此同时,自今年1月寺库宣布私有化以来,便再未发布过财报,上一份财报还停留在去年的三季报,今年5月,寺库还因未及时递交年报收到了纳斯达克交易所的不合规通知函。
对于拖欠供应商款项一事,寺库与供应商们各执一词。有媒体报道,今年年初开始许多寺库的供应商便再未收到货款,被拖欠的货款数额从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面对“债主们”,寺库想出了金融结算的方式,商家货款以金融贷款形式给到供应商,再由寺库向金融机构还款。
货款变贷款并不能让供应商们买账,毕竟一旦寺库还不上金融机构的钱,以商家名义贷款的风险便转接到了商家们身上。
对于金融结算,寺库方面曾表示金融结算是供应商跟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只不过是拿寺库这边的货款作为担保。言下之意是金融结算是供应商将寺库的债权作为担保,从银行套出现金。这种说法与供应商们的说辞大相径庭。
对于拖欠供应商款项的问题,寺库表示只有一例是因为其上传虚假宣传的内容,不想承担责任,所以刻意抹黑,目前寺库已给该供应商发律师函,并向法院提起立案流程。言下之意拖欠款项是个例,甚至主要责任也不在寺库。
双方各执一词,拖欠供应商款项一事也陷入了罗生门,但可以确定的是,因买卖合同纠纷寺库被多家供应商告上法庭。天眼查显示,今年11月寺库将面临5起官司,案由均为买卖合同纠纷,寺库均为被告。
9月4日关于寺库买卖合同纠纷的民事裁定高达五起。按法院裁判结果,冻结被申请人上海寺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北京寺库商贸有限公司银行存款人民币分别为1,801,721.76元、557,746.16元、1,859,409.58元、1,554,953.90元、6,647,109.44元;也就是说,仅9月4日寺库累计被冻结资金约1242万元。
鳌头财经还发现,将与寺库对簿公堂的五家供应商均为璟丰时尚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事情真相究竟如何,接下来法律会给出答案。
此外,有消费者表示,其7月10日在寺库下单商品,等待一个月仍未发货,之后联系客服被告知没有库存建议退款,退款审核一个月仍未成功,寺库给予的答复一直是系统升级中。
9月24日,又有消费者表示其在寺库下单商品后15日还未发货,理由是配货当中,发货时间不确定。申请退款后又以系统升级为由不给审核退款申请。
2017年,寺库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彼时的寺库以每股13美元的发行价发行了8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三年多的时间内,寺库股价较发行价跌去了近9成,截至发稿时其股价已经跌至1.32美元/股。
资本市场表现不佳的背后,寺库三年以来的财务数据并不好看,历史财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寺库营收分别为37.40亿元、53.88亿元、68.69亿元,同比增长44.21%、44.40%、27.48%。
去年的下滑则更为明显,去年前三个季度其营收分别为10.1亿元、13.1亿元和13.7亿元。
实际上,中国奢侈品市场早已回暖,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将萎缩23%,但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将逆势上扬48%,达到3460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但作为奢侈品电商的寺库没能赶上暖流,一直处于寒冬之中,归根结底,对于客单价更高的奢侈品消费,大多数用户仍习惯于线下购买。
根据腾讯广告发布的《2020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数字行为洞察报告》显示,有超过80%的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会选择线上研究、线下购买的“理性”方式,这一比例远高出全球平均水平。
去年年底以来,寺库加码直播业务也印证了这一点。去年12月,寺库在北京三里屯推出了第一家奢侈品直播基地,寺库曾对外表示,公司会与直播MCN机构以及抖音、快手的主播合作,促成每日直播,接下来还将在全国多地建设直播基地,打造全国性的奢侈品直播网络和全新交易场景。
但用户对寺库主播的信任程度却一直未能修复。去年6月份,寺库联合明星在快手开启直播首秀,1秒钟售空上千个古驰虎头腰包,10分钟带货1000万。
谁知第二天浙江卫视便质疑小伊伊直播数据造假,小伊伊在寺库专场直播带货中号称成交额过亿,可实际销售金额仅为912万余元,数据水分高达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