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妱商业

快讯

A股估值优势凸显 北上资金加速流入

时间:2022-09-30 14:21

  经历了4、5月份的持续调整后,进入6月份,北上资金连续三周实现大幅净流入,尤其是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入近7月12沪指持续调整,期间北上资金净流入A股达2942.18亿元,是沪股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买入A股最多的年份,全年仅有2月和10月呈现净流出。

  相关人士表示,纵观最近几次的外资“抄底逃顶”的表现,似乎都以市场估值作为评判标准。当市场整体平均估值回归至比较合理的水平时,往往就会引来外资资金的大举抄底。与之相比,当市场平均估值偏高,市场上涨力度过快之际,外资资金的逃顶意愿却非常强烈,而市场平均估值的变动,也逐渐成为了外资资金抄底逃顶的主要关注点。

  继续增持大金融板块

  从上周前十大活跃股看,沪股通方面,中国平安、工商银行、恒瑞医药、中信证券、贵州茅台、华泰证券、上海银行、等个股实现北上资金净流入,流入金额分别为6.87亿元、6.67亿元、4.09亿元、3.65亿元、2.6亿元、1.14亿元、0.81亿元、0.42亿元。

  海螺水泥、三一重工、农业银行、中国国旅、伊利股份、上海机场、海天味业、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个股遭遇北上资金净卖出,流出金额分别为0.1亿元、0.13亿元、0.32亿元、0.73亿元、0.81亿元、0.94亿元、1.47亿元、1.85亿元、2.02亿元、3.82亿元。

  深股通方面,五粮液、格力电器、东方财富、平安银行、正邦科技、泸州老窖、海康威视、万科A、潍柴动力、洋河股份等个股实现北上资金实现净流入,流入金额分别为8.39亿元、5.61亿元、2.05亿元、1.57亿元、1.01亿元、0.99亿元、0.86亿元、0.82亿元、0.74亿元、0.53亿元。牧原股份、温氏股份、中兴通讯、立讯精密、美的集团等个股遭遇北上资金净卖出,流出金额分别为0.22亿元、1.59亿元、2.94亿元、3.32亿元、3.83亿元。

  整体看,上周北上资金对非银金融板块尤其是券商加大了配置力度,同时对银行股的配置力度并未减弱。对此,民生证券策略分析师杨柳表示,消费和金融是北上资金配置比例最高的行业。以来,北上资金对家电和食品饮料的配置发生分歧,对食品的配置比例一直维持在初的6%大幅升至初的15%后持续回落,9月以来维持在10%附近。而北上资金对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的配置经过1年左右的回落后,在年中出现向上拐点,目前配置比例均在10%左右。

  短期仍有望反弹

  二季度以来北上资金“大开大合”走势令市场印象深刻。这里就产生两个问题,一是长线资金为何会有短期波动?因为提到外资,多数者对其的印象都是长线资金,持股久期长,忽略短期波动专注长期配置。

  有机构人士表示,这个印象大部分是正确的,确实外资之中配置型资金的占比很高。但万万不可忽视的是,在外资中也确实存在着短线资金,这些资金可能是宏观对冲、可能偏量化,甚至可能是追涨杀跌的“洋游资”,或者总结而言,外资中也有交易盘。

  虽然北上持仓以配置型资金为主,但仍有约1/4左右的交易盘,包括对冲基金、量化基金甚至游资风格的短线交易型资金。这些短线资金也会受到市场情绪、汇率、美股等因素调整风险敞口甚至追涨杀跌,导致市场波动加大,流入流出加剧。

  第二个问题则是,北上资金净流入对A股走势是否具有领先性?有统计显示,20以来北上资金日净流入与上证指数日涨跌幅相关性达0.47。北上资金在市场加速上涨前即开始大额净流入,在市场高位震荡时就已经持续净流出。北上资金日买入额与卖出额相关性高达0.9,北上资金日买卖交易总额和A股成交金额相关系数为0.83。

  杨柳表示,尽管北上资金与市场走势密切相关,但北上资金还是体现出相对市场的领先性。1月上证指数震荡上涨,而北上资金持续大幅流入,2月北上资金快速流入,市场加速上涨。在市场向上阶段,北上资金体现了先知先觉的特性。3月市场高位震荡,北上资金净流入几乎终止,4月市场冲高回落,但4月初北上资金即开始持续净流出,5月市场向下调整,北上资金持续流出。北上资金的流向同样领先于市场见顶。6月以来,尽管市场仍在筑底,但北上资金已经出现明显的流入趋势,或预示市场短期仍有望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