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有效的长期策略 敌不过择时的诱惑
长期有效的策略无法避免短期波动,A股市场波动较大导致择时颇具诱惑性。
跌宕起伏的已经过去,一些简单却有效的策略,例如高股息率策略、两低一高策略,以及跟随QFII持仓策略,表现如何?
根据前期构建的策略思路,我们选取了12月31日,A股市场上股息率最高的前30只个股,构成高股息率策略组合。此外再增加该时点个股的市盈率、市净率为参考,获得两低一高策略下个股的综合排名,选取前30只个股作为两低一高策略组合。
QFII跟随策略需要用到上市公司年报、季报数据,考虑到年报的可信度更高,我们采用年报作为参考,获取12月31日QFII持有A股市值,选取持股市值最大的前30只作为QFII跟随策略组合,并从的5月初开始计算收益 。
从回测数据来看,高股息率和两低一高策略在全年的回报率分别是-14.98%、-14.99%,相比之下,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的回报率分别为-24.59%、-25.32%和-28.65%。
QFII跟随策略表现并不十分突出,但仍然跑赢指数,5月初至年底的回报率为-16.67%,而同期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的回报率为-四季度之后上市的产品。计算基金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受极端市场行情拖累,此类基金的回报率中值为-24.84%,前二十分位为-18.75%,前十分位为-15%。当然,其中亦不乏表现尚可的产品,在如此波动的环境下,有七只基金净值回撤不到10%。
由此可见,虽然我们前期构建的策略相对简单,但在的表现已经超越市场上大部分的基金产品。
能坚持贯彻执行的者却并不多,限制者使用的重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虽然上述策略在长期是有效的,但是无法避免短期的波动。例如,虽然高股息率策略在全年表现好于主要宽基指数,但在上半年与市场整体并无明显差异。QFII跟随策略虽然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出现了一定的超额收益,但在四季度的超额回报却大幅减少。
回顾前期研究结论,一种策略的长期有效,并不意味着该策略时时有效。策略的短期失效导致使用该策略的者减少,或许正是这种跟随者的消失,才保证了策略的长期有效性。
其次,A股市场波动性较高,择时的诱惑太大。对比上证综指、标普500指数、恒生指数,可以发现A股的长期表现并不差,但是市场的波动却十分巨大。面对大幅的波动,择时对于者的吸引力是很强的。
然而,在A股市场具备择时能力的者相对较少。且由于股票的交易和价格波动不及期货,股市的择时风险成本较高,择时能力的体现也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因此,虽然市场有巨大的择时诱惑,但者可能并不具备择时能力,而这种诱惑则成为陷阱。
最后,资金预期以及考核机制,使得者更加关注产品短期市场表现。
同样,无论是市场对于基金的关注,还是机构对基金产品管理人的考核,也在倒逼管理人更加关注产品的短期表现。虽然回测表明,以上策略可以在十年内明显跑赢市场,但无法预测哪一年策略会表现更好,这又如何能要求年年需要考核的机构使用这种长期策略?
长期有效的策略更加适合长期稳定的资金,以及考核机制更加灵活的机构。而这方面,个人者相对于机构而言拥有更大的优势。
虽然短期市场很重要,但若不是因为杠杆等问题导致资金被迫退出,那么就更应关注长期市场,寻找长期有效的策略,并坚持下去。前述三个简单的策略值得者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