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妱商业

快讯

山西:住有所居基本实现

时间:2022-09-15 21:41

  9月15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四场发布会,同时也是山西省住建厅专场新闻发布会。山西省住建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张学锋;副厅长卫再学;一级巡视员翟顺河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进展和成效做了详细阐释和并回答了与会记者的提问。

  山西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房地产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明显增强,“住有所居”目标基本实现。完成了房地产开发投资1479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12年的11.4%提高至2021年的24.5%,商品房销售面积由2012年的1498万平方米增加至2021年的3204万平方米,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2.49%提高至2021年的5.45%。城镇家庭人均住房面积由2012年的30.64平方米增加至2021年的约35平方米,户均住房超过1套。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28.6万套,约350万城镇中低收入群众和棚户区居民住房困难得到改善。累计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1880.17 亿元,较2012年增长845.93%,个贷率81.32%,较2012年增长62.37个百分点,推进公积金更多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和一网通办。

  记者从会上出具的数据中看到:这十年,山西在全方位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城市品质。山西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绿色、宜居、人文、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发布实施《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构建安全便捷、设施完善、管理智能、全龄友好的完整居住社区。持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23个、省级园林城市30个。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建成投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95座,处理能力3.11万吨/日,太原等9个设区城市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87%,提前超额完成国家“十四五”末要求达到65%以上的目标任务。扎实开展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和雨污分流改造,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22.5万立方米/日,基本实现城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开展了节水型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城镇节水降损工程和再生水利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颁布实施《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新公布历史建筑数量居全国前列,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程两次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充分提升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全省11个设区市、81个县全部建成了城管信息化平台。

  从2008年起,山西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了上百万农村人口的住房安全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将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实现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的主要抓手。2008-2021年,全省累计完成99.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解决了3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2018年-2020年,山西省连续三年被国家确定为农村危房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省份,予以激励;山西省住建厅驻河曲县驻村工作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山西省住建厅村镇处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回顾总结山西省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翟顺河说,随着山西省脱贫攻坚目标的全面实现,农村困难群众基本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但随着日积月累,还会出现少量的新增危房,农村危房改造的工作重点由原来量大的“静态清零、动态保障”转变为现在常态化的“动态清零”,保障范围由原来的农村四类重点对象扩大为现在的农村六类低收入群体。

  下一步,围绕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住建部门将与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加强协调联动和数据互通共享,健全完善农村六类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长效机制,对监测发现的住房安全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发现一户、解决一户、销号一户,确保所有保障对象都能住上安全的住房。在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房屋保险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户提供贷款支持。对已实施过危房改造,但由于小型自然灾害等原因又变成危房且农户符合条件的,有条件的地区可再次纳入保障范围。并严格落实住建部“五个基本”要求和山西省农房建设“四办法一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管理,在确保房屋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农房设计,完善农房使用功能,提升农房建设品质。

  山西持续巩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这十年累计完成建筑业产值突破3万亿,年均增幅9%以上。张学锋说:山西大力实施建筑业提质行动,特级企业由5家增至22家,特级企业数量居全国第15位。绿色建筑创建行动以来,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7841.03万平方米,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定,全省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85.95%,年均提高14.65个百分点。一体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装配式建筑2560.16万平方米。积极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拓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成果运用,加速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在助力“想做事、能做事”的市场主体在“做成事”中积极担当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效”改革精神,紧紧围绕群众的美好期盼,以“一次办、就近办、马上办、网上办、掌上办”为目标,加快推进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建设,着力解决广大缴存职工和企业办理住房公积金的堵点、难点、痛点,取得显著成效。卫再学阐释说:山西打破了信息孤岛,加快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搭建起了全国住房公积金行业首家省级层面住房公积金数据互联共享平台,成功破除了省内住房公积金行业、住房公积金行业与相关商业银行及省级相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帮助设区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解决了困扰多年的信息共享难题,大幅提升了各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全程网办业务量,与此同时,有效推进了全省公积金数据共享及应用一体化和全省公积金业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对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的因信息孤岛造成的乱象形成有效治理和打击,整体提升了全省住房公积金服务效能。截至目前,山西省住房公积金数据互联共享平台成功接入41个相关部门。各设区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累计调用、核查信息599万余次。并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打造智慧公积金。省内“新增个人开户、汇缴、购买商品房提取、偿还商贷提取、省内异地公积金贷款提取”等19类业务,缴存职工和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各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手机APP、微信或中心网厅实现不见面、全程网上办理。省内跨市域转移接续住房公积金可以当日办结,跨省域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业务可按时办结;新开办企业公积金缴存登记实现了一网通办;各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各个业务网点除了个别特殊业务和必须要到柜台面签的贷款人群及偏好柜台办理业务的人员外,职工和企业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完成相关业务办理。山西还强化公积金运行监管,从严防范各类风险。在加强资金管理,精简银行账户方面,推行“1+x”银行账户的管理模式,即公积金中心在每个商业银行只有一个主账户,其他关联网点的银行账户正常使用、当日余额归零,资金进入主账户。2015—2017年期间,印发了《关于利用住房公积金定期存单向商业银行质押贷款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有效解决了使用政策调整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针对山西省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不平衡,而资金又不能统筹调剂的矛盾,从省级层面搭台,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探索跨区域合作,通过业务统筹,均衡使用住房公积金。同时,不断进行现场督查指导,通过一系列政策规范、隐患排查、问题纠正,使山西省资金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砥砺奋进十年路,初心如磐再出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是山西住建系统不懈的追求。下一步,山西住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担当作为,用崭新业绩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