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量能掣肘反弹 短期指数仍有反复
□实习
5日上证指数下跌1.68%,报收2704.34点,量能依旧低迷,为1073亿元。盘面上,剔除新股及ST股,两市逾30只个股涨停,虽然指数大跌,但市场风险偏好却在提升。
分析指出,量能仍是制约反弹持续的主要因素,在未明显放量前,预计指数仍有反复,期间情绪修复有望伴随个股活跃度提升逐步好转。
量能制约反弹力度
在近期市场运行过程中,量能似乎正在成为反弹路上的“拦路虎”。从7月以来,指数唯一酣畅淋漓持续上涨出现在7月1月7日以来的单日成交额最低值。
“过往经验证明成交额底部往往是市场底部:从逻辑上看,在牛市氛围下,表面容错率提升,高风险偏好资金保持持续流入,成交额随指数上升而放大;而在弱市中则相反,表面看来每一次上涨都是卖出机会,风险偏好将逐步降低,存量博弈逐渐转变为减量博弈,故而成交额随着市场走弱而不断降低。”证券分析师周雨表示。
虽然短期市场交投清淡,观望心态浓厚。但是境内外的中长期资金持续增配A股。“随着A股估值持续下修至历史底部,横向比较也处于全球吸引力区间,境内外中长期资金持续增配。今年以来陆股通北上净流入逾的较低水平,三季度随着市场调整进一步降仓后,在当前点位、在当前考核机制下,再度大幅降低仓位的空间和概率极低。”她进一步表示。
从中长期看,随着养老目标基金的启动发行、沪伦通的抓紧落实、富时罗素指数的纳入,以及对境外资金准入条件放宽与资金流动限制因素的松绑,A股市场更多“活水”在望。
金秋行情可期待
事实上,无论在上半年的大牛市,还是在弱势震荡的当下,市场总是充满分歧,乐观一方有乐观的理由,看空一方也有看空的论据。
“每个时点要关注边际的力量而非总量的情况。”分析师李少君表示,本轮市场下跌的核心问题在于风险事件蔓延的超预期而非盈利问题或利率问题。站在当前时点,风险溢价的影响正在收敛,经济悲观预期、信用风险正伴随放宽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流动性释放开始修正,当前压制市场的核心矛盾——新兴市场担忧正在出现阶段性拐点。“梅雨时节”已经过去,市场所期待的“金秋行情”正在到来。
而从基本面角度看,市场此前预期也过于悲观。国盛证券分析师张倩婷表示,客观而言,基本面确实存在压力,但并不会出现市场担忧的断崖式下行。中报来看,企业盈利整体仍维持平稳,后续仍将有韧性。此外,全部A股的估值水平已经接近历史底部区域,与当前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并不匹配。
而从技术角度看,金秋行情更是大概率事件。分析师闫莉表示,从时间周期来看,上证指数低点存在周期规律,最近的低点是初的2638点,32个月周期低点对应的是今年的10月份,这是今年重要的时间窗,考虑到节假日因素,时间窗有可能提前出现在9月中下旬,也就是说9月中下旬走势或现转机。
“从价格支撑来看,初低点2638点上升支撑线月下旬被跌破之后,下方没有明显支撑,支撑位只能向2638点寻求。8月低点2653点,已经十分接近,因此这波调整幅度已经充分,至少阶段性回落幅度已经充分,当然2638点的支撑更多是指2638点附近,而不是一个精确的点,因此2653点可能就是调整低点,但也有可能再下压一些幅度,总之,低点位置就在2638点附近,不会明显偏差。”闫莉表示。
也有市场人士表示,参考6月中旬-1月末下跌的时间周期,那么今年1月末以来的下跌也将进入尾声,即在9月中上旬市场从时间角度已进入反弹的准备阶段。
三主线布局后市
可以看到近期市场整体维持在2700点-2800点区间震荡,虽然指数“上有顶、下有底”一时难以突破,但市场仍存在一定的结构性机会。当下时点,者该如何布局?
国都证券表示,近期而言,一是结合行业景气度、行业量价变化趋势、业绩增速-估值匹配度,从宽货币松信用扩财政稳预期提升,中上游行业量价齐升,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好于预期来把握。建议可适当关注中上游周期行业中区域性龙头个股,包括建筑建材、环保、钢铁、化工,以及基本面与估值均基本见底的航空机场、大金融。
二是从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相结合,及深化改革开放、强化自主关键核心技术等重点方向,布局污染治理、国土绿化等生态环保,受益于振兴乡村与精准脱贫的必需消费品渠道下沉机会,及补短板强弱项目标下政策密集催化的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
此外,收入分配改善、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在即,可关注重点受益的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边际改善后,生活必需品消费升级、可选耐用品更新换代、现代服务消费进阶等结构性内需潜力的释放,而近期消费绩优蓝筹明显补跌、释放了估值压力,中长期可重点布局大众食品、日用化妆品、品牌服饰、家居饰品、医疗健康、旅游酒店等绩优新蓝筹个股机会。
从中期来看,重点围绕受益于补短板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新动能、高质量发展主线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消费升级中的创新真成长股。
兴业证券表示,关注大创新方向两个维度:第一,“科技基建”以计算机、通信、军工、半导体等科技短板方向。第二,“技术消费”以消费电子、创新药等居民对更高质量生活需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