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直击业绩会 “走出非洲”的传音控股收入与净利
去年四季度以来,印度各部门开始以各种名义轮番搜查中国手机厂商,措施包括限制员工签证、查税、冻结资产、犯罪调查等。暨今年1月被勒令补缴约8800万美元的进口税之后,小米印度公司于4月再遭印度执法局查扣7.25亿美元现金,查扣理由是向中国不当转移现金。此外,vivo、OPPO也在今年7月先后遭到印度税务部门调查,被指控逃税,涉及金额数十亿人民币。
除此之外,印度手机市场容量也在缩水。根据Canalys公布的报告,2022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640万部,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5%。在前五榜单中,中国手机厂商的份额占比达到67%,但相比于去年74%的同期份额有所下降。“无论是从销量还是盈利角度来说,今年都是最难一年。”一位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虽然征战南亚流年不利,但传音控股选择在此时大举扩张人才队伍,并“奖率三军”,试图北定中原。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6月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482人,较上年同期末的2096人增加了1386人,增幅高达66.13%。同时,公司研发人员平均薪酬由去年同期的24.36万元降至今年的19.27万元。这也意味着,公司招徕的人才,多为降薪或基础员工,核心人员不占多数。
而在不久之前披露的《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中,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合计1722.85万股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对象共计932人,占员工总数的5.79%。若按目前股价计算,平均每人至少会分到139万元。
不过,公司设定的业绩考核年度为2023年和2024年两个会计年度,并不包括2022年。公司对2023年和2024年的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的增速目标值为20%,门槛值为15%。因此,公司选择此时逆势扩军,无疑是押宝了后续两个会计年度。
一位传音控股股东告诉《科创板日报》,公司股价若想企稳回升,在解决存货问题的同时,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