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云南园区营业收入突破2.5万亿元
8月18日,记者从“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十四场园区经济专场发布会上了解到,云南园区逐步成为全省新兴产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新高地、对外开放的新载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全省园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全省各级各类园区营业收入突破2.5万亿元。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新介绍,这十年,云南园区经济蓬勃发展,规模体量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省各级各类园区营业收入突破2.5万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贡献税收超过1500亿元。全省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的园区达到11个,其中,昆明经开区、昆明高新区、滇池旅游度假区3个园区超2000亿元。这十年,云南产业集聚取得新成效,园区产业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园区发展质量得到新提升,园区建设呈现新面貌,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营商环境实现新改善,对外开放呈现新气象。王建新说,回望十年发展历程,云南园区发展实现了4个转变,一是发展导向从单纯追求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转变;二是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式转变;三是发展理念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四是发展模式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引领转变。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张红表示,开放型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十年来,云南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目标,以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为主攻方向,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开放大局,自觉运用改革开放思维推进开放型园区创新发展,紧盯制度引领、体制改革、产业招商、项目建设、环境优化、协同联动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制度型开放平台建设取得关键进展,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全面构建。云南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各类开放平台管理运营机制和协同合作机制,初步形成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带动,1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为重点,2个综合保税区和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2个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为支撑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在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促进产业集聚、带动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作用。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杨晓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产业园区围绕省委、省政府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将园区作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坚持“两型三化”的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强化大抓产业、大抓园区、大抓项目的浓厚氛围。十年来,全省产业园区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云南省绿色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新的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昆明、曲靖等地在推进园区实体化发展、扁平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方面迈出新步伐,保山“园中园”建园模式、创新模式取得新成效,探索建立了“整合重组”“合作共建”“飞地经济”等多种跨行政区域开发区协同发展模式。全省园区加快动能转换,推动园区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园区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张继红介绍,目前云南省有昆明高新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3个国家高新区,有曲靖高新区、文山高新区、临沧高新区3个省级高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高新区立足“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加快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整体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2021年,云南省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5399.2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158.35亿元、实现净利润220.97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7倍、1.5倍和1.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