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最高涨价50%!美团骑行卡也全面开涨,共享单车
包括三大共享单车在内的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积极整改,取得成效,共享消费领域价格涨势得到有效遏制,标价逐步透明化、规范化。
目前共享单车作为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共享单车涨价后也有不少网友直呼“单车比公交车还贵”。有网友称,骑16分钟共享单车花费2.5元,而公交车只要2元。
单车涨价对用户影响有多大?
一位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解释称,共享单车是点对点解决用户出行需求,和公交地铁满足的需求并不一样。公交地铁价格的低廉是由于背后有政府大量补贴,而政府推行的公共自行车也拿着政府补贴,但依旧部分地区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又退出了市场。“共享单车有一定社会属性,但是又定性为企业行为,政府通常是在政策上、公共资源上给予支持。”
“各种骑行卡的涨价对广大用户来说,实际影响并不大。”哈啰单车相关负责人近日告诉澎湃新闻,哈啰的共享单车在全国超过400座城市运营,此前在一些小城市进行过一定范围内的刊例价格调整,具体到时长不等的各种骑行卡。“我们当时只是调整了刊例价,而用户目前在平台实际购卡的价格,都是在原价基础上打折后的优惠价。共享单车企业的市场推广部门,会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以及通过采取联合市场营销或者异业合作的方式,把实际价格再压下来。”
而今年以来的涨价潮对共享单车企业而言或能改善其盈利模型。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告诉澎湃新闻,共享单车涨价会流失一部分用户,但由于今年以来主要是单车的畅骑卡涨价,一般购买用户都是忠实的刚需用户,因此不太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用户流失。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涨价能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帮助早日实现盈利。
单车业务营收持续增长,未实现全面盈利
目前共享单车市场三足鼎立,主要是美团单车、哈啰单车以及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而此前最早杀入共享市场的是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两个品牌曾占据约95%的市场。
据滴滴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全国约220个城市部署了520万辆自行车和200万辆电动自行车。2018、2019年、2020年来自该部分的收入分别为2亿元、15亿元和32亿元。2021年一季度共享骑行业务收入达到9亿元,同比增长212%。
美团自2018年4月4日以27亿美元全资收购摩拜单车,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摩拜亦贡献亏损45.5亿元。
据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共享骑行服务5年期的年度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0%-77%、11%-166%、6%-67%、11%-45%,毛利率分别为-8%-64%、29%-49%、23%-36%、15%-38%。
在包括共享单车、网约车服务的新业务板块,2019年收入增长81.5%至204亿元,毛利由2018年的-43亿元增至2019年的23亿元。其中,美团称共享单车在2019年成功收窄亏损,提高了运营效率,在美团推出聚合模式的网约车服务后,对经营亏损的控制也有所改善。
据哈啰单车招股书显示,哈啰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净亏损为22.08亿元、15.05亿元、11.34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91%的收入来自共享两轮车服务。
哈啰招股书
2020年一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哈啰公司总收入分别为6.94亿元和14.1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6.01亿元和8.36亿元。其中,共享两轮车服务2020年一季度营收6.22亿元,2021一季度营收为7.75亿元。
哈啰招股书
涨价主因:单车原材料与运维成本居高不下
据羊城晚报8月5日报道称,从中国自行车协会举行的2022年第一季度自行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自行车上游原材料延续去年涨势,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0%。这一变化目前已经传导至行业下游,即家用自行车乃至共享单车企业。
除了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系统运营成本也是一大痛点。
公共自行车领域第一股永安行在2021年财报中显示,由于系统运营服务涉及到大量的调度、管理、监控、维修、维护等工作,持续发生的材料和人工采购成本可能随着我国整体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呈波动趋势,从而会对公司已有系统运营服务类项目的毛利率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使市民更便捷、安全使用共享单车出行,运营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提高单车运维能力。”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原秘书长郭建荣告诉澎湃新闻,为了提高使用情况和服务,共享单车企业需要把单车每天多次把骑到各处的单车收集、搬运到人流量高的地方去,这些都是使用小货车搬运,成本费不低。
此外,郭建荣表示,共享单车经过多年的发展,管理措施逐步完善,但对违规停放车辆的清理还没有完全规范,造成清运的共享单车损坏严重,加重了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的负担。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会委托第三方清理乱停乱放的单车,通常集中到一个堆货场,单车公司提车需要支付每辆车10至20元的“提车费”,对于企业也是一笔成本。
而据共享单车企业财报和招股书显示,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初始估计使用寿命一般为2至3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共享单车业务在多年前为跟上服务,支撑用户骑行的不仅是单车,还有各城市单车运维团队付出的大量调度和维修保养努力。
该人士表示,单车企业的各项支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维持和提升路面运维团队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个行业的总体趋势是运维服务精细化和智能化,企业正常经营、确保服务质量同步提升,受益的是包括用户、城市在内的社会各方。
共享单车收入模式单一,如何实现盈利?
据一位共享单车企业内部人员透露,目前共享单车的收入模式以卖卡和单次骑行收费为主。
丁道师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共享单车主要依靠主营的基础服务业务来赚取收入。此前有推出过广告、游戏、电商等商业模式,但未成功进行大规模的落地和探索。而最初企业还可以通过押金模式进行补充资金、拓展车辆规模。
多位业内人士称,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服务体系进行优化,背后需要资金支持,共享单车涨价,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2018年,哈啰出行创始人杨磊曾表示哈啰出行已经实现盈亏平衡。杨磊当时表示,哈啰出行每台车的运维成本大概在3毛多,折旧成本在6毛,车均日收入已经突破1元,在100多个城市实现净利润。
杨磊此前表示,共享单车是非常具有刚需性的业务,不能靠长时间的补贴。哈啰出行在收费上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不仅能赚钱,而且完全可以实现规模化盈利”。
“让链条上的参与者活得好了,行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丁道师表示,此前共享单车企业获得巨额融资后疯狂烧钱、打价格战,导致出现大规模持续性的亏损。而目前从跑马圈地发展至精耕细作、提升服务,涨价是这个行业的大势所趋,回归到应有的服务本质、合理的商业轨道,从整个互联网行业来看,大多都是这样的发展路径。
“大平台旗下的共享单车,此前该业务有一定的引流作用。但不等于当下的共享单车模式是失败的,其市场蕴含的机会和市场潜力巨大。”在发展趋势方面,丁道师表示,未来企业一方面会进行更丰富的多场景开拓,探索基于特定场景的出行服务,另一方面是合规化的发展,包括在价格呈现、大数据杀熟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
- 上一篇:如何辨别主力洗盘和出货?
- 下一篇:中远海控:拟优化公司组织架构 设立供应链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