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妱商业

快讯

又见重要定调!中证协再提“大力发展管理型投

时间:2022-08-07 17:56

  证监会正组织研讨与认证,有计划在未来推出股票投顾业务试点。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推出预期应是较为明确的,但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7月26日中证协还就券商投顾业务进行了一次问卷式的摸底调研。

  在该份问卷调查中,中证协以26道问题重点聚焦了投顾队伍建设、服务客户情况、考核走向等具体内容。这当中还尤其关注了基金投顾业务的开展情况,涉及基金投顾业务客户数量、分层服务标准、主要客户类型、资产规模、年化收益率、收费方式及业务收入情况等。

  截至7月29日,券商已按要求完成反馈,部分业内人士对表示,这或许意味着投顾业务正在酝酿大动作。

  试点已两年,基金投顾业务作为管理型投顾的率先试水,正在稳步发展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场共有60家机构获取试点资格,其中13家为今年内新增,进一步扩大了基金投顾行业的发展。目前有43家试点机构已展业,包括20家基金及基金子公司、20家券商以及3家第三方销售机构。

  行业投顾队伍的持续扩容,也是投顾业务迎来高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中证协统计,2022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共计有从业人员34.3万人,同比增长1.77%,增员近6000人。其中,投资顾问人数达7.09万人,同比增长10.14%,增员超过6500人。

  从目前的实践经验看,如何在“投”的能力之上,提升“顾”的服务,或是以基金投顾为代表的管理型投顾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核心在于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解决方案。”中金公司在相关研报中表示。

  中金公司提到,基金投顾策略是投资者投资基金产品的综合解决方案,既包括策略本身,也包括配套的投顾服务方案,两者具体如何搭配取决于策略的投资逻辑、以及怎样使投资者更好地跟随策略这两大因素。其中根据主理人的策略设计并执行合适的投顾服务方案,就是投顾机构“顾”的主要工作和价值所在。

  机构需要在投资者参与度与投资收益保障方面进行权衡,以投资者体验为中心,容易忽视“顾”的机构可以尝试发车型投顾培养与客户交流的习惯,“投”的能力欠缺的机构可以充分引入外部策略,自身专注于辅助和陪伴投资者执行策略。

  与此同时,去年底至今,资本市场疲软,财富管理机构AUM增长与营收增长趋势背离,再一次印证买方投顾转型的迫切性。

  中证协重申行业执业规范与声誉风险管理

  当日会议还着重探讨了券商卖方研究所的投价报告专业水平,以及分析师、投资顾问队伍等从业人员专业声誉激励约束机制等重要内容。

  中证协党委书记、会长安青松指出,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涉及监管理念、体制的深刻变革和证券行业机构能力和责任体系的重塑。证券行业机构需要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强化责任要求。

  一是提升发行定价能力,规范提供投价报告行为。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是注册制带来的重大变化之一,证券公司卖方研究为发行人提供了增值服务和价格发现的基础,同时体现了发行定价能力和竞争力。委员会要将提升投价报告专业水平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规范投价报告的形成过程,防范利益冲突,发挥投价报告在发行定价中“锚”的作用。

  二是加强分析师、投资顾问队伍建设,构建从业人员专业声誉激励约束机制。证券分析师、投资顾问提供的服务涉及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其一言一行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需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要求。

  随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委员会要推动行业机构更加注重培养具备专业主义精神的人才队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建设,厚植培养“忠专实”人才的文化底蕴。建立健全声誉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分析师、投资顾问声誉信息全过程管理,探索建立声誉资本积累制度,打造珍视职业声誉的行业氛围。

  证监会机构部二级巡视员李莹在讲话中强调,证券分析师、投资顾问应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紧紧围绕更好服务资本市场和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坚守“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基本要求,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专业审慎发表言论。证券分析师在注册制改革中应发挥应有作用,履职尽责,提高定价能力和投价报告质量,促进形成公平有效合理的发行定价机制;积极践行行业文化,维护行业形象。

  证券分析师在注册制改革中应发挥应有作用,履职尽责,提高定价能力和投价报告质量,促进形成公平有效合理的发行定价机制;积极践行行业文化,维护行业形象。

  结合日前行业发生的多起声誉风险事件,也留意到,今年以来监管层面已多次以监管罚单或行业情况通报等方式,为分析师等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规范、声誉风险管理敲警钟,强监管信号进一步明确。

  在此前报道中,自2021年10月,中证协制定并发布《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以来,多数券商均已根据相关要求对声誉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升级。在声誉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要求之外,部分证券公司对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督导也落实到了考核机制上。

  与此同时,为切实加强各业务条线的风险意识,合规风控更渗透进了证券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并同时定期组织防范道德风险和声誉风险的培训活动,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