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管出“金果果全球指数交易”吃上“香饽饽” 沂
5岁老果农的转变刘照来忙得额头冒汗时,距离冷库4公里外的西里镇薛家峪村南山上,5岁的李学义正照料着果树,疏果、抽枝,眼神中对这片果园充满了期待。
李学义是土生土长的山村人,从开始种植苹果,最初管着80多棵果树,现在已有近来,他园里的树一多半成了老龄果树,产量和品质变差,地上、地下都有毛病——地上果树密不透光,地下根系也不发达。
“树老、人老、品种老、果树密度大的‘三老一郁’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产量、质量都上不去。
初春,在村里成立了果业合作社的王茂盛上了李学义,邀他加入合作社进行特种植,并给出了“三老一郁”问题解决方案:地上果园光学改造,该去掉的老树就去掉;地下全用有机肥壮根,让果树焕发青春;同时,采取生态有机管理、富硒特种植,实施绿病虫害防治,稳产量、提品质,提高苹果附加值。
经过沟通,李学义最终同意将老果园进行迭代升级和产业化改造。
经查看,他园里的老果树需要砍掉近水平。
当年,他的苹果售价比一般苹果高出一倍,收入比没有进行改造的果园也多了一倍。
李学义这下彻底信服了,他还加入了合作社组织的“金剪子”果园光学改造技术服务队,走进果园开展管理新技术交流,影响和带动了更多果农。
“,县农业农村局指导特绿生态种植,不但产量稳定,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苹果的品质,增加了苹果附加值,这样就有了竞争力,”沂源硒上泰佰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茂盛说,虽然这种有机特种植需要投入大量优质有机肥、有机硒和健康农药,成本要比传统种植高,但收入远高于传统种植。
“所以,我要趁沂源果业振兴的机遇,率先优化管理模式,更新品种,加大特种植面积,让沂源苹果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金果果’。
苹果树上结出“金果果”,到了商户那里自然成了“香饽饽”。
在沂源县中庄镇高盛冷库,工人们忙着将苹果进行分拣、包装、装车。
到冷库收购苹果的客商贾明三说:“果品质量是第一位的,只要果子好,价格高我们也愿意要!”好果好价,优品优价,在今年的库存苹果价格上表现特别明显。
在沂源县中庄镇、西里镇和东里镇的多家冷库,同等规格的优质果出库价到了每斤4.2元左右,品质差的每斤仅2元—2.5元。
而去年优质果的出库价每斤仅在2.元—2.5元,品质差的每斤只有1.5元—1.7元。
最近,客商孟凡祥每天都穿梭在沂源各大冷库,寻好苹果,再择机销往外地。
对于现在出库优质果的高价以及较去年价格的大幅提升,他认为,这与去年苹果产量略低、库存少,库存苹果的品质要好于“西部苹果”(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苹果近年发展迅速,西果东进,给沂源苹果带来一定冲击)有关,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果业振兴带来的品质提升。
孟凡祥说:“收来的苹果有一些品质差点的,我们二次包装都会挑拣出来,这样每斤就可能再增加1元以上的成本。
现在我库存的一级大果卖到了7.5元一斤,可以说现在好苹果非常抢手。
”沂源鸿发果蔬保鲜库负责人王根说:“通过去年沂源果业振兴,果农的苹果整体品质有了大幅提升,优质果率比之前高了很多,所以今年库存的高品质苹果价格明显上涨。
之前天气影响了坐果率,今年的高品质苹果下树价格还会处在高位。
只有高品质苹果才能在市场上走得更远,价格自然会更高。
沂源远华果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琪说:“沂源苹果品质提升,价高了还好卖了,所以果农要想种出‘金果果’,要在提高品质上下功夫,高品质才是走向大市场的通行证。
沂源县有75万亩林果产业面积,年产各类果品1产70万吨。
在西里镇,一份果业振兴实施方案5月2日印发。
借助沂源红会客厅,建设专家工作站和国家苹果研究中心沂蒙分中心,邀请院士工作站、国家苹果产业体系及高校专家推动“沂源红”苹果高质量发展;深化“1+1++12+”推进机制,对老果园进行重建或利用去株去行、落头提干进行果园改造提升;推广果园生草和秸秆、果树枝条粉碎生物发酵还田,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指导企业、合作社利用红页岩土壤资源,发展富锶、高钙及SOD苹果特种植,全面提升果品品质……一项项与苹果有关的工作排满日程,一幅果业振兴的新蓝图已然展开。
在东里镇,一场以思想破冰推进果业振兴,以拥河发展为主线,以实施“三大工程”为抓手的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
东里镇依托沂河、马庄河等流域,大力组织实施以发展2万亩苹果、2万亩桃、1万亩设施农业为主的果业振兴“221”工程;新建成盘龙山智慧果园、东安城葡萄园、沂河南猕猴桃园等8处示范园区;在下柳沟、吴家北峪等村建立了15处老果园改造提升示范园,有力带动了全镇老果园的更新重建、改造提升。
同时,水资源统筹配给及水肥一体化工程的实施,解决了果业振兴发展中灌溉用水不足的难题。
中庄镇南刘庄村有176户558口人,过去,果园“三老一郁”问题同样突出,改造提升和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经动员,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下,有92户果农签订土地入股协议,建设16亩老果园改造示范基地项目,由合作社统一投资、运营和管理,争取“鲁担惠农贷”00万元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现代化管理,高标准建设数字果园。
沂源县巾帼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春霞介绍,南刘庄村数字果园项目坚持以农户利益为先 ,从第四年开始按照“7111”模式对果品销售盈利进行分配,即扣除所有成本之后,纯收益按照农户70%、管理人员10%、村集体10%、合作社10%的比例分配。
近年来,围绕苹果产业“树老、人老、管理模式老”“果农缺资金缺技术”“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从起,沂源县突出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老果园更新重建发展现代果园、老果园改造提升三条路径,启动实施了果业振兴计划,用工业化思维、市场化手段纵深推进以果业振兴为主的乡村产业振兴。
去年起,《沂源县依托国有公司加快推进果业振兴工作方案(试行)》开始实施,构建“政府主导、公司运作、融资支撑、合作社经营”“四位一体”运作模式,探索建立“1+1++12+”果业振兴整体推进模式,着力解决山区果业面临的痛点堵点问题。
截至目前,全县需重建或提升的26万亩果园完成改造22.5万亩,已完成87%,底前将全部完成老果园改造任务,沂源苹果优质果率将从0%提高到60%至80%。
沂源县还积极链接高端资源,立足沂源全域富锶资源优势,主动对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沂源启动建设富锶产业研究院,计划利用5年时间将沂源打造为集科研、检测、展示、推广于一体的国家级富锶产业科创和产品研发高地,着力打造“沂水之源、中国锶乡”品牌,实现品牌增效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