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情满致富路 醉在响水河
湛蓝澄澈的天空下排排民屋错落有致,淳朴而又浓郁的村寨气息在马耳山脚下升腾,“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人们耕田劳作与青山绿水、白墙黛瓦相映成趣,这便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西邑镇响水河村。
旧时的响水河村,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里的产业只有单一的种植业,村民们种地仅够自给自足,吃饱肚子,想要走上致富之路是难上加难,外界甚至有“嫁女莫嫁响水河”的说法。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响水河村享受到了政府的牛、羊和土鸡的养殖扶持以及药材、白芸豆的种植扶持政策,还享受到了教育、健康等扶贫政策。鹤庆县烟草专卖局还在村里规划建设了水窖、烤房、机耕路等基础设施,让村民们安心发展种植业。
“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村民们开始大力种植白芸豆、魔芋等不同经济作物,有的还搞起了养殖业,村民们更是家家酿酒,户户飘香。在2017年的时候,响水河村实现了脱贫摘帽。”西邑镇镇长张曙光介绍道。
鹤庆之酒甲云南,西邑之酒甲鹤庆。而西邑酒又以响水河之酒最闻名遐迩。说到酒香,响水河的不少村民都有着代代相传的古法酿酒技艺。
“我家一年能酿3-5吨酒,纯收入有2万元左右。”村民杨铭康一边往灶台里加柴一边说,“全村每年酒产量达80多吨,产值高达70万元呢。”
甘甜的水质赋予了这里的酒独特的甘甜,漫山遍野数百种花草树木更添加出别致的醇香,酒香,菜香,花香,一起交织成响水河独特的迷人气味,让人沉醉。
与新酒佳酿共醉,与美好生活相拥。2017年响水河被列入省级民族特色村寨进行打造,鹤庆县抓住机遇,加大资金投入,抓党建、强基础、重生态、促旅游,扎实开展特色村寨建设工作,响水河发生了较大变化,成为了民族特色村寨、党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双融合示范村、生态强村和旅游新亮点。
响水河村还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投资60万元建成乡村旅游体验式厨房、酿酒工艺展示区、马耳山驿站、公厕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由乡村旅游合作社经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农户按利润参与分红,实现了资源保值增值,农户增收。
“以前交通不便,村子落后,自从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来,我们一下子就有力量了,有支柱了,开始不断往前走,收入越来越高,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我家今年种了15亩烤烟、5亩白芸豆,我还打算种点特色野菜呢。”村民董凤尧说道,“有时候我家忙不过来,周边邻居都会来帮忙,大家一起干,以后旅游业发展起来,生活肯定会比现在更好。”
据了解,自去年起,响水河村还广泛开展由党员带头、村民共同维护的文明行动,开展“十星文明户”“美好村寨”评选,弘扬文明新风,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促进勤劳致富。现在每家每户自觉改陋习、讲卫生,形成了村民集体共建、共管、共治、共享新风尚。
“为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改善环境,我们在群众大会上,经全村协商,每月每户抽出一人,分成三个组对村间道路进行清扫,处理生活污水、垃圾,靓化村容村貌。村里家家户户都划分了‘门前三包’责任区,全村的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善。”响水河村党支部书记高银宝说道。
乡村兴则国家兴,近年来,国家对乡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从未消减,响水河村深深收益。在依山傍水良好的生态环境下,饮着醇烈的大麦酒,响水河定能在乡村致富之路上“走得稳、走得好、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