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妱商业

经济

3月社融、新增信贷等均超预期 A股缘何高开低走

时间:2022-09-28 04:23

  受上周五央行公布的社融数据和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以及周末外围市场均上涨等消息影响,4月15日A股一度高开,上证指数早盘一度大涨2%冲高至3253.98点,但随后各大指数纷纷走低。

  截至4月15日收盘,上证指数收跌0.34%,报收3177.79点;深证成指收跌0.78%,报收10053.76点;创业板指收跌1.70%,报收1666.90点。

  社融等数据超预期后机构是如何火线解读的

  上周五A股盘后,央行公布3月新增信贷1.69万亿元,预期1.25万亿,前值8858亿元;3月新增社融2.86万亿,预期1.85万亿,前值7030亿元;3月M2同比8.6%,预期8.2%,前值8.0%;M1同比4.6%,前值2.0%。

  “这周我们都在等待各方数据的证伪,目前央行公布的这个数据已经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了。”当天,联储证券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对经济观察网

  实际上,央行公布的上述各项宏观数据之后,各大机构在过去两天已经纷纷摩拳擦掌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3月新增社融高达2.86万亿元,创历年3月历史新高,明显超市场预期。社融持续超预期的原因是什么?未来社融走向如何?历史上的相似情景对本轮A股有何启示?行业轮动有怎样的规律?各行业又将产生哪些变化和机会?欢迎参加‘超预期的社融及机会解读’电话会议。”

  4月13日以及4月14日,经济观察网

  姜超团队认为,3月新增社融2.86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28万亿元,贡献主要来自三块:一是对实体发放贷款1.96万亿元,同比多增近8的水平,较18年同期多增800多亿元,或与3月一二线城市地产销量增速回升有关。企业部门新增贷款1.07万亿,同比多增约5000亿元,企业短贷和中长贷分别同比多增约2300亿和近“前低后高”。信贷3月净增1.69万亿,净增量高于去年3月的1.12万亿,连续12个月保持月度同比高增。结构上看,居民部门方面,我们认为居民贷款的高增主要受股票市场的显着升温及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两方面影响。向后看,伴随大中城市楼市政策的相对放松,以及股市成交量的持续景气,居民贷款短期增速有望持续。而企业部门层面,3月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信贷新增1.07万亿,环比同比均出现显着上升。其中,3月中长期贷款新增6053亿元,而短期贷款的净贡献较前序月份有显着提升。我们认为这反映了两个特点,即:1.整体企业流动性有所改善;2.中央和地方财政政策逆周期的效果持续显现。向后看,我们认为PMI的环比改善还将继续,而伴随资金供给和中小企业需求的双升,企业部门贷款同比还将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后续企业部门融资结构还将继续优化,而实体经济也将如我们预料“前低后高”。

  中信证券分析称,社融企稳继续确认,非标改善及贷款占比为结构亮点。3月新口径下新增社会融资总额2.86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7%,这一增速水平高于市场预期,且结构上有全面改善的态势,社融增速的企稳已被确认。从一季度整体结构看,表内融资、表外融资、直接融资、专项债融资和其他融资五大分项均好于去年同期水平,而单月看,表内贷款融资、非标融资及地方专项债为最大贡献项。整体而言,现阶段社融增速尽管回暖幅度略高于我们先前预测,但趋势及结构变化符合我们的预期。向后看,我们认为社融增速低点已过,后续受益于地方专项债的持续发行、非标融资的逐步回暖、以及人民币贷款在结构改善下的稳健增速,预计社融增速的运行中枢将稳定在10.5%以上的水平。

  中信证券分析称,M1与M2均显着回升,且剪刀差继续缩窄。广义货币供给方面,3月M2增速环比改善略超预期,增速达8.6%,环比提升0.6个百分点,有较为显着的修复。我们认为M2的回升主要受持续较为宽松的货币市场环境以及商业银行加大资金运用两大因素所致,而非标的回暖也适当放大了货币乘数。另一方面,M1同比增速也大幅回升至4.6%,环比回升2.6个百分点,这一回升也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即M1增速的底部已过。向后看,伴随企业流动性的修复及企业预期的改善,预计M1与M2的剪刀差还将进一步缩小,在二季度M1增速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

  中信证券认为,预计货币政策短期将维持合理稳定,二季度流动性仍有缺口,或采取降准或MLF/TMLF置换的方式填补。整体来看,6月MLF到期压力较大,我们仍然保留判断6月降准的可能性,但在合理稳定的基调下,亦不排除央行通过MLF或TMLF等工具进行流动性补充。我们认为融资结构的持续改善将是贯穿今年的主要旋律,而伴随结构改善,信用的疏通渠道也将继续恢复,帮助实体经济企稳回升。

   A股再度失守3初到现在估值行情已经启动了一波,现在市场在等企业盈利,企业盈利未见明显改善,那么A股市场可能就很难走下去。”上述联储证券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

  一位私募人士对此表示,A股今日大幅高开引发了部分获利盘了结,但大盘表现依然健康,大幅震荡符合管理层“慢牛”的期望。不必悲观,不过后期分化比较明显。

  “A股高开低走,清洗浮筹。科创板出来以前,大盘整体而言没问题。”华南另一位有着经验的市场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表示。

  光大证券策略近期一份研报表示,在一季度的理性修复完毕后,机构者普遍仓位较高、浮盈较大,对于机构者而言,具有实战意义的策略不是被逼空后的激进上车加仓,而是在趋势交易者而非趋势创造者的散户主导阶段,针对通胀边际上升、对过度亢奋市场的适度监管、美股再次扰动的可能这三大风险,着眼于二季度的冲高回落,结合自身的收益考核目标进行“保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