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社区防疫一线的温暖瞬间
有一种担当叫逆行而上,有一种浪漫叫“抗疫夫妻”。
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各社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涌现出一批批“抗疫夫妻”“抗疫父子”“抗疫婆媳”“全家抗疫”组合。他们携手奋战,是亲人,更是“战友”。
“抗疫夫妻”并肩作战
“书记,我申请进高风险区,我有群众工作经验!”9月7日,李淑娟第二次找到北安街道新都社区党委书记,主动请缨进入高风险区进行社区服务。前一天,她的丈夫曹承岩刚刚将一双儿女送到老家,交代给父母。
进入高风险区后,李淑娟发挥“老网格员”擅长群众工作的优势,每天凌晨2点就开始协助医护人员上门核酸采样,派送生活物资,统计数据信息,运送垃圾,筹备工作物料,协助隔离转运……从早忙到晚,手机24小时待机、随时为居民答疑解惑。
高血压妊娠人员出现头晕,需要马上联系120急救;婴儿冲奶粉没有饮用水,需要立刻上门配送大桶水……“临时楼长”李淑娟的足迹遍布各个楼层,脚踝肿胀、声音嘶哑、衣服湿透、手指泛白,也顾不上歇会儿。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4个单元、29户居民的“柴米油盐”。
对李淑娟来说,最惬意的时刻就是夜幕降临。夫妻二人拨通视频,互道平安。视频中的他们,脸上写满疲惫,眼里却充满坚定。
两年前,丈夫曹承岩就加入了红蜂志愿队。疫情发生后,他迅速进入“战备”状态。家中两个孩子一个小学二年级,一个刚升初中,正是需要父母关心、尽快适应入学的关键时候。这对抗疫伉俪没有犹豫,毅然奔赴社区管控一线。李淑娟也会因思念孩子而忍不住掉眼泪,但她仍和同事们坚守防疫一线,服务社区居民。
“父子上阵”同心战“疫”
在杨帆眼中,父亲杨宪华的身份不仅是家人,更是战友。
“儿子,做好防护,遇到问题不要怕,我们的背后有党和国家。”当疫情来袭,在通济街道,有着19年党龄的杨宪华与参加工作才1年的儿子双双奔赴一线。临别前,父亲说的这句话对杨帆产生莫大的鼓舞。
之后的十几个日夜,父子俩虽不在同一地点,但节奏同频。每天凌晨两点,父子二人早早化身“大白”,开始忙碌着协助核酸采样。为了当天尽早出检测结果,不得不用喇叭唤醒熟睡的居民。十几个日夜里,父子二人没睡过一个“囫囵觉”,隔离人员转运,建立“回家行动”台账,马不停蹄的社区防控工作压得人喘不上气,皎洁的月光一度是赶路的明灯。
每次接收物资搬运,杨宪华从未眨过眼,几个蔬菜包估计上百斤,挨家挨户配送。“有些楼房没有电梯,一趟下来,一身汗,最后腿酸得不行,但不能歇,好多居民等着做饭。”与众多志愿者一样,即便再累,杨宪华也有着使不完的劲。
中秋节那天,望着小区万家灯火,杨帆在车上待命至凌晨,随时准备转运隔离人员。那一刻,他脑海里满是往年与家人团聚的画面,但他深知,小家需要他,大家更需要。
与父亲同心战“疫”,并肩战斗,让杨帆成长了不少,更加稳重了,更加体会到民生民情。战“疫”仍在继续,父子二人仍在日夜担当。
社区绽放“战‘疫’姐妹花”
在潮海街道,有一对“战‘疫’姐妹花”,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生活中是好闺蜜,工作中是好搭档。她们,就是横河村后铺下网格的高静和于丽娜。
身为二孩妈妈的高静,没有时间陪伴大女儿上网课,也无暇照看幼小的二宝,她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多排查几个人,村民就少一分风险。”十几天连续奋战,喊哑了嗓子、熬红了双眼,仍坚守工作岗位。
高静的好姐妹于丽娜同样开启“连轴转”模式。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连续工作7小时,身体不适仍咬牙坚持,曾晕倒在工作台上。大家赶紧将她扶到通风阴凉处休息,醒来后,休息片刻,她又主动要求回到工作岗位。
作为核酸检测信息登记员和试管贴码更换员,姐妹俩配合得非常默契,当需要更换新试管时,扫码枪已经准备就绪,彼此心照不宣,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今年,高静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于丽娜也被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
……
在即墨,18800余名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在社区管控一线。回家,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美好而又奢侈的事情。为了千家万户的健康安宁,他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向无数逆行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