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十年奋进路 共享高品质发展成果
青山北望、绿水相依,借助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机遇叠加的战略契机,安宁区成为兰州市越发重要的发展拼图。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立足新时代,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奋进、在攻坚克难中担当作为、在抢抓机遇中阔步前行,不断谋划产业布局,持续打造桃乡文化,专注提升民生福祉,在新征程中唱响安宁声音,一座产业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正不断崛起。
紧握契机 实现产业新变革
坐落在安宁区沙井驿片区的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近70年历史的老牌装备制造企业。在企业的发展中,有过高速发展期间的辉煌,也有过不适应新时代的困惑。然而,从2012年到2022年,十年间,已然实现腾笼换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十年前,在这座老厂的电气车间,工人们正在用纯手工的方式下线布线,完成机车线路、电器件、电气柜等工作。所有的工作全靠人工技术,没有现代化和智能化,产出率低,人工成本高。2016年,企业紧握政策契机,借助全市出城入园项目,优化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有效整合,现今,高速运转的新厂区、新工艺、新技术跃然呈现。
“十年间兰州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在10年前的话,我们的专利项目大概只有28项,截至今年为止,我们现在公司的总共的专利有258项,授权140项,其中发明专利是19项。所以这10年间的变化从28到258,它真的是一个飞跃,我们的科技力量现在要比以前要强的多了!”从大学毕业进入车间的产业工人,到掌握企业发展命脉的技术部长,李杉亲眼见证了十年时间里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的巨变。
从以往的直流机车的维修到现在交流机车的上马,从营销额不到5亿元到现在的18亿元,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的变迁也是安宁区产业集聚、产业发展的缩影。十年间,安宁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31.5亿元提升到78.87亿元,产业带动效益逐步显现。
打造名片 全力发展城市“桃品牌”
在安宁区安宁堡片区一片岁月静好、绿意葱葱,安宁白凤桃的主产地就在这里。现在的安宁白凤桃每到收获季节往往是供不应求,但在十年前,白凤桃可不是这样子。
“11年以前,我们都是以种植蔬菜为主的,桃子是附带的,因为那时候的桃子各方面都以零售为主,蔬菜好销售一点,桃子就算是零售也很困难,所以价格也便宜。”安宁堡街道红艺村桃农朱宗龙说道。
如今一上市销售一空的白凤桃,过去声名远不如现在,虽然有着数百年的种植历史,但一直以来都是群众种植的副业。十年来,安宁区通过桃种更新换代、引入精细化种植技术、提升白凤桃知名度、美誉度等多项举措,让白凤桃走向全国,成了名副其实的“桃乡”。
“现在,我们这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这是我切身感受到的。以前我们还要出去打工,现在回来主要种植白凤桃,因为收入比打工要挣得多,白凤桃以前挣个3万块钱,刚够温饱,现在就是说一年有个十四五万的收入,我们也开心得很也翻了这么多倍了……以前种菜的话,到秋天菜全部就该拔秧了,拔完秧地皮就现出来了,光秃秃一片,现在是种的桃树,它一直到11月份都是绿的,这里以前这一看全是蔬菜大棚,现在一看绿绿的全是树。”朱宗龙说道。
打造“桃品牌”,树立“桃文化”,不仅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生态环境得到了整体改善。十年来,安宁区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产业振兴、农民致富,人居环境和民生保障也是发展的“重头戏”。
旧貌换新颜 城市建设谱新篇
在一位摄影爱好者的镜头里,这样的对比显得格外清晰。刘瑞祥老人从1994年开始就不断拍摄记录安宁区的城市变革,在他的镜头中,这十年的变化特别大,现在的城市是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10年到20年以来城市发展特别快,现在到处都是30多层的大楼,像这个是农村已经实现了城市化。还再一个交通建设方面,现在是四纵八横,交通建设也比较突出。还有一个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安宁514公路以及北环路的城市绿化、道路绿化,这个都做得比较突出,做得非常好……通过拍摄的照片来看的话,安宁主要是对城市品质的变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刘瑞祥老人说道。
十年沧海,日新月异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宁区不断补齐发展短板、奋力实现全面进步,安宁区各项主要指标都有了长足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88.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60.11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15522元增加到现如今的4384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1年的44亿元增加到168亿元,绿化覆盖率从十年前的36.1%增加到44.1%,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等领域均保持高位增长。
- 上一篇:兴盛优选在湖南成立实业公司 注册资本1亿元
- 下一篇:爱尔兰一女子自残吞55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