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再扩容 明年企业复核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换,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持续推进,优质中小企业的整体水平也会随之提升,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准入要求设置也会更加严格和科学合理。
《报告》显示,相比于前三批,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研发投入、创新产出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共计建设2400多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9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人均发明专利密度约为6.1%,而第三批人均发明专利密度为4.9%。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即使获得了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资格认定也并非意味着一劳永逸。《暂行办法》规定,已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年。第一批入选的248家企业在今年复核后仅通过155家。而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可能还会在明年迎来更大的变化。
在王满看来,在推行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时候知名度和报名量实际上并不大,而接下来的第二、三批涉及的复核数量超过4000家,届时也将退出一定数量的企业,从而为新进入的企业留出空间。
事实上,那些在“小巨人”名单中消失的企业也并非全部因不达标而淘汰,有的是更上一层楼。《报告》也显示,前三批培育认定的“小巨人”企业中已有114家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占单项冠军企业比重达到13%。
“现在社会上对于《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关注点更多都是选拔而非培优,但最重要的是培优的过程。现在已经选出了一些优秀企业,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来让他们做出新的增量。”孙文凯说,需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市场投资、数字化转型。同时加快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建立高效的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平台,让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强链、补链、稳链上发挥积极作用。
尹晓萌建议,后续的培优工作还需要把握好政府与市场边界,推动前端激励补贴向后端权益保护过渡,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引导企业家增强精益创业和勇于创新的自信,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敢闯敢投”。
“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意义重大,各地方应避免短视化、防止功利性,把功夫下足下深在培育上,而不是刻意比较数量上的此消彼长。而且要注意不搞大水漫灌、不做揠苗助长,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设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目标和发展规划。支持中小企业练就独门绝技、打造拳头产品,在相对‘狭窄’的产业领域牢牢锁定高端市场。”尹晓萌说。
- 上一篇:网贷和信用卡逾期优先还哪一个?
- 下一篇:老年人低血糖该买什么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