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探索山区共富新路径 持续擦亮生态“金名片”
浙江省衢州市是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党的十八大以来,衢州坚持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交出了一份有厚度更有温度的靓丽答卷。9月13日,中共衢州市委举行“‘浙’十年·衢州”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年来衢州牢记嘱托、追赶跨越,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发展有关情况。
衢州市委书记高屹在发布会上介绍,衢州干部群众牢记“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嘱托、追赶跨越的十年。持续推进产业创新、动能培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最大增量。全市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964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187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1.1%;投资、消费、出口年均分别增长11.6%、9.8%和11.6%;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7.9:51.2:40.9调整为4.7:43.2:52.1。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时代锂电、吉利“三电”等百亿级制造业项目成功落地,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形成集聚集群态势,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331亿元提升到2494亿元。横下一条心抓创新制胜,衢州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新创成4家省级高新区,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建成运行,杭州未来科技城衢州海创园整体落成开园,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68家增加到555家,全社会R&D投入强度从1.03%提高到2%。
十年来,衢州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平台,持续完善功能、集聚人气商气,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不断增强。交通先导取得重大突破,杭衢高铁建设全线推进,九景衢铁路、衢宁铁路开通运营,杭新景高速建成通车,杭金衢高速双向八车道贯通,民航通航城市从3个增加到24个,衢州港自2019年开港以来货物吞吐量突破1200万吨。滚动实施城市发展十大专项,持续深化南孔古城、核心圈层、高铁新城建设,市体育中心、市文化艺术和便民服务中心等成为城市新地标,四省边际中心医院等一批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未来社区建设全域推进,整座城市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城镇化率从45.7%提高到58.1%,常住人口增加15.5万人,城镇人口增加35.3万人。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在2021年度测评中位列114个地级市第一。
十年来,衢州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撬动各领域改革,“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取得重大共性成果,基层智治系统和大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碳账户碳金融”“智慧助残”入选全省“最佳应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省示范。连续2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高位创成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融杭联甬接沪”深入推进,成功加入杭州都市圈,获批自贸联动创新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牵头组建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全方位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衢州把生态作为最大的优势,全力做好保护和转化的,持续擦亮衢州生态“金名片”。市域出境水水质从Ⅲ类提高到Ⅱ类,八夺五水共治“大禹鼎”、两夺“大禹鼎”金鼎。市区PM2.5质量浓度从2013年的68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24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从68.2%提高到95.6%。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串珠成链,未来乡村蔚然成景,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实现全覆盖;家庭人均年收入9000元以下现象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作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衢州坚持以改革求突破,积极拓宽资源转化路径,推动全域绿色发展。
比如,在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方面,衢州创新成立“两山合作社”,出台生态资产抵押制度,目前全市生态产品金融授信已经达到36亿元,通过项目开发运营带动村集体增收3000多万元、农户增收7500多万元。积极开展绿色金融改革,2014年率先启动省级金融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获批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创新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
特别是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形势下,衢州依托绿色金融改革打下的基础,在全国首创碳账户体系,围绕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和林业碳汇等7个领域,全面构建碳排放智能监测和动态核算机制。目前,衢州已经累计发放碳账户贷款316.5亿元,用于支持企业低碳发展和引导群众低碳生活。接下来,重点将在推动碳排放“双控”预算化管理、构建“双碳”市场化推进机制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
衢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张艳说:“生态既是衢州的‘金名片’,也是一张‘瓷名片’。今后,衢州将一手抓治理、一手抓转化,加快全域绿色转型的步伐,久久为功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
衢州这十年来,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努力锻造一支堪当重任的衢州铁军。建立健全以“七张问题清单”为牵引的党建统领机制,不断完善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实现“体系化、全贯通、可衡量、闭环式”。打响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健全抓人促事制度体系,创新推行专班工作制,建立“十条军规”“电视问政”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机制,衢州被中组部列为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全国八个典型之一。
三衢大地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从一个市域印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今年6月举行的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全面吹响了“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奋进号角,并明确提出“支持衢州创新省际合作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高屹表示,踏上新征程,衢州锚定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全力打造四省边际现代产业、人才科创、数字变革、开放开发、交通物流、全域旅游、文化文明、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绿色生态等十个“桥头堡”,进一步做强自己、服务周边、创新合作、彰显示范,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山区和省际地区共同富裕和现代化新路径,为全省推进“两个先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衢州力量。
- 上一篇:午后名博看市:2600点得失至关重要
- 下一篇:**和大额贷款哪个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