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中国平安谢永林:股价下跌脱离公司实际价值增
伴随上市公司半年报逐步收官,上市保险公司的上半年“成绩单”也陆续出炉。整体看,作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上市保险公司业绩稳健。
但韧性之下,却也从侧面看到上半年复杂严峻经济环境波动对其的影响。资产、负债双轮驱动,上半年,上市保险公司虽负债端各有回暖,投资端却受权益市场影响而起伏较大。
事实上,深度转型的负债端和波动起伏的投资端,让多数市场资金对上市保险公司保持“观望”态度。上市保险公司年内股价表现稍显落寞,截至发稿,A股五大上市保险公司中,年内股价四降一升,除中国人保股较年初微涨外,中国人寿、新华保险股价年内跌幅20%,中国平安、中国太保股价年内跌幅超10%。
中报业绩会上,上市保险公司高管纷纷表态“股价被低估”。近日,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平安股价表现为低估状态,相信长期市场会回到一个合理的价值。
:2022年上半年不确定性增多,发展环境复杂严峻,平安有压力吗?
谢永林:有挑战,但面对问题关键是要有破局新思路。
2022年上半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其中,需求收缩、消费疲软影响着各行各业。多家上市保险公司半年报也有所体现,疫情影响下多个地区的线下展业活动受限;居民消费意愿减弱,长期保障型产品消费支出放缓。
这对于保险公司负债端而言是不小的压力。同时,近几年,早已察觉传统模式导致供需错配的头部保险公司纷纷开启深度改革,“中国寿险业发展到现在,面临深度调整的切实需要。传统的代理人、产品模式与现在的经济形势并不匹配。”谢永林认为。
这也正是平安在2019年便开启寿险改革的原因。“面对整个经济环境周期的挑战,加之近两三年的疫情,让有些事推动起来不是那么容易。”谢永林坦言,这是挑战之一。
但挑战中也孕育着机遇。谢永林认为,寿险行业处于周期性转型关键时刻,蕴藏发展机遇:一是2021年,我国保险密度3.9%,比世界平均水平7.0%要低3.1个百分点;我国保险深度3180元,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3%,差距意味着空间;二是特定人群金融供给不足,例如占全国总人口20%、总量达3亿人的新市民群体保险覆盖度较低;三是2021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8.9%,65岁以上人口占比突破14%,人口红利消退虽然对保险业有所冲击,但同样蕴含医疗健康市场的广阔前景。
“市场不是没有需求,要深耕行业,并创新产品和服务,这是关键所在。”在谢永林看来,过去很多金融需求是人工驱动,并非消费场景驱动的,所以金融机构经常会有“没客户、找新客户难”的感受,但现在,“技术+场景”助力下,更有效的触达客户,将促使金融机构创新商业模式,激发金融客户深层需求,创造需求。
“金融+健康”“金融+居家养老”“金融+高端养老”,就是金融客户的深层次需求。“医疗健康、养老都是关乎人民幸福的关键,更需要我们精益求精的做。目前,平安体系搭建已完成,但仍需要有精细的规划,强力的执行和迭代打磨。”谢永林表示,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挑战,但平安已经有了破局思路。
:平安的股价,您如何看待?
谢永林:平安股价下跌脱离了公司实际价值增长,相信会回归,公司会做好市值管理。
股价,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市场资金对一家上市公司的青睐程度。但2022年,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增多,A股波动加剧;再叠加寿险业深度调整,资金观望情绪浓,因此,保险股普遍走势低迷。
无论从寿险改革进展,还是从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发展前景,市场一直呼吁“珍惜平安”,但平安的股价反应却显得相对滞后。对此,谢永林表示,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离不开大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形势。“我国经济韧性强,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同时,寿险行业处于周期性转型的关键时刻,市场还存在巨大发展潜力。”这是其对经济和行业的基本判断。
聚焦到平安的股价,谢永林称,从短期看,上半年,受疫情反复等外部风险影响,公司的寿险改革还在持续推进,平安股价下跌脱离了公司的实际价值增长,相信公司股价会回到其合理的价值区间。
如何长期看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谢永林表示,“战略清晰,基本面扎实,财务稳健,团队优秀,风险可控”,这几大因素下,相信平安会逐步得到市场和广大投资者的认同。“当然,公司也会做好市值管理,持续加大股东回报。”
:您如何评价平安银行业务二季度表现?是否达到预期?对有更高期许的零售业务,是否面对的挑战更多?
谢永林:二季度单季业绩环比虽然下降,但属于惯例情况,符合预期;零售面临一些挑战,但已有应对。
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20.22亿元,同比增长8.7%;净利润220.88亿元,同比增长25.6%。对比来看,2022年一季度,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62.07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净利润128.50亿元,同比增长26.8%。也就是说,分季度来看,平安银行二季度业绩稍逊于一季度。
“二季度单季业绩环比虽然下降,但属于惯例情况。”谢永林表示,原因有两点:一是一季度开门红基数较高;二是二季度疫情影响较大。同比来看,数据则仍有韧性。“同比来看,2022年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净利润同比增长24%。”
平安银行1.2亿客户,银行零售的主要收入和
“但我们已经有所应对。”谢永林介绍,一是发展模式上,平安银行对零售业务发展战略及经营策略的组合进行了创新、升级,推动开放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和综合化银行“五位一体”模式全面落地,用科技手段低成本激活长尾客户,伴随客户全生命周期做好经营服务。二是风控方面,风险更加审慎,“平安银行主动压降非标代销规模、主动计提拨备,加强资产质量管控,上半年个人贷款不良率1.18%,较上年末下降3BP、较一季度下降2BP。”三是业务方面,加大有抵押类贷款投放,加快布局银保业务,为营收增长储备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