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妱商业

经济

定增“双高”惹关注 机构套利空间收窄

时间:2022-09-07 15:50

  再融资的初衷是为了提升上市公司融资的便捷性及有效性,此次监管出手是为了引导者回归初衷而不是一味地投机套利,这对于上市公司也是一大利好。

  再融资政策放宽后,定增市场火爆,约600家企业拟募资超过8000亿元,机构甚至不惜高价抢购项目。在股市表现较为强势背景下,定增市场的入场价格和账面浮盈动态备受市场关注,监管层也开始着手微调,多家上市企业宣布终止定增方案。

  有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

  机构不惧高位定增

  今年2月14日,再融资政策松绑,定增市场开始回暖。数据显示,自2月15日至今,约600家上市企业发布定增预案,预计募资总额超过8146亿元,采用竞价发行的多于定价发行的。券商、创投等机构纷纷参与,甚至高位入场。

  A股在3月下旬探底后逐渐回暖,7月初以来更是迎来大爆发,板块、个股震荡上涨。股市大涨背景下,机构参与定增的热情高涨,不惧高价组团进场。

  比如,宁德时代定增引来机构高价“疯抢”。38家者中只有9家申购成功,包括高瓴资本、本田技研工业、太平洋资管等,锁定期为6个月,非公开发行价格为161元/股,募资总额197亿元。

  而有的定增项目锁定期较长。如埃斯顿定增预案,发行对象包括中国通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锁定期为18个月,发行价格为11.62元/股。

  德邦证券策略分析师蔡一炜向《国际金融报》

  高溢价“吸金也吸睛”

  在当前股市回暖的背景下,上述两家公司定增发行价算是高位,不过与最新收盘价相比,参与机构账面处于浮盈状态,“赚钱效应”更是激发定增项目的火爆。

  以中原证券为例,定增完成后首个交易日涨停,收报6.28元/股,相较发行价4.71元/股,参与定增的高毅资产浮盈达1.84亿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国际金融报》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在接受《国际金融报》

  “认购定增的者出现浮盈是正常的事情,但因为定增要锁定至少6个月,当前虽然处于浮盈状态,但减持时情况是未知的,也就是说要承担未来价格波动的风险。”王骥跃向

  蔡一炜向《国际金融报》

  监管收紧“堵漏”

  再融资新规落地后,定增市场火爆,监管层开始“纠偏”,多家上市公司撤回申请材料。比如备受关注的定增方案大改,药石科技、康辰药业近期也宣布终止定增方案,并进行了调整。而近期新天药业也宣布鉴于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监管政策的变化,认购对象不能满足上述监管要求中关于战略者的相关要求。在市场看来,这些可以表明监管层堵规则漏洞、收紧锁价定增的信号比较明确。

  王骥跃告诉《国际金融报》

  蔡一炜也认为,再融资新规落地点燃了市场参与定增的热情,提前锁价定增成为主流的定价方式,高折价率带来的套利机会吸引了众多者。因为只有战略者才能享受到定价发行的优惠,因此也有不少者借战投的名义进行套利,近期监管层突然出手,意在鼓励询价定增的方式而不是锁价定增。

  “从近期凯莱英、新天药业等多家上市公司更改或终止定增的案例来看,监管层意在鼓励以竞价的方式询价发行,而不是此前打八折的锁价发行,不愿意看到资金通过再融资政策的红利来进行套利,而是希望提升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便捷性和制度的包容性,以及加强合理性方面的监管。”蔡一炜向《国际金融报》

  “在定增环节中,监管的核心是防止低价增发、保护中小者及上市公司的利益。”蔡一炜进一步表示,因为定增股份锁定期的缘故,需要给认购者一定的流动性补偿,因此定增价格会有一定的折扣。假设折扣过低,对于以市价买入股票的中小者明显不公平。监管此次出手也是释放了此前较为宽松的再融资新规将有所收紧的信号,对中小者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同时,再融资的初衷是为了提升上市公司融资的便捷性及有效性,此次监管出手也是为了引导者回归初衷而不是一味地投机套利,这对于上市公司也是一大利好。

  “凯莱英和新天药业终止定增或者更改定增方案,说明监管层已经看到了新规的漏洞,并已经开始着手微调。”盘和林进一步指出,战略者应该是具备战略资源,而不是普通的财务者。定增不应该成为一种短期套利工具。在定价方面,应该尽量随行就市,市价是最好的准绳。而在上市公司使用定增资金方面,则需要监督力量来保证专款专用,这些监督力量包括证监会、会计师事务所、独立董事、监事会等。

  “‘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才是注册制精神下的监管。监管不宜直接出手干涉市场的博弈,那样只会让市场转身和政策博弈。”王骥跃进一步指出,当下制度已经体现了中小者、定增对象、上市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在运行中需要借助市场的力量去平衡,相信市场本身的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