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万亩包谷地变身高山“辣”产业
“之前不敢种,往年习惯种包谷,在村里党员的示范带动下,我今年种植5亩小米辣,每亩的产量预计能达到1吨左右,今年的价格比较好,每公斤达到4块多一点,预计会有2万块钱左右的收入。”云南省弥勒市五山乡觅利村山后村小组的种植户陈家才说。
时下,正是五山乡高山小米辣上市的季节,在全乡8个村的辣椒地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饱满的小米辣挂满枝头,椒农们正忙着采摘丰收果实。这是五山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红色引擎”作用,不断带领群众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倾力打造“一乡一产”特色产业的动人景象。
五山乡之前是弥勒市脱贫攻坚重点乡镇之一。全乡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海拔在1700米左右,干旱缺水是制约全乡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解决五山乡缺水现状,自2005年以来,烟草部门相继出资1870.463万元,援建了一批地边小水窑、水池、管网、提灌站等水利基础设施,覆盖面积达2.3万亩,有效地解决了五山乡镇农经作物的生产灌溉用水。近年来,五山乡在稳住玉米和小麦主要粮食作物的基础上,利用高寒山区土地、气候适宜种植小米辣的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地边小水窑解决灌溉问题,大力发展小米辣种植,“一乡一产”的“辣”产业成效明显。
“刚开始的时候,农民习惯于多年的包谷种植,不会种、不愿种,担心卖不出去,我们就由各小组党支部牵头,由党员干部手把手教群众种植,不仅让群众会种,还在当年产生了经济效益。党员干部还率先带头与收购商签订收购协议,群众通过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大大提高了种植小米辣的积极性。”五山乡宣传委员赵春说。
觅利村党总支书记薛明深知仅靠种植传统包谷等经济作物收入不会很高,他在了解市场行情和村情后,将原来种植的10亩包谷土地改种小米辣,同时发动46户党员率先种植小米辣,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成功动员134户群众种植小米辣2000余亩。“小米辣每亩的种植成本在500元左右,易管理,市场行情一路看涨,今天我以每公斤4.3元的价格卖给收购商100多公斤后,有了500多块钱的收入,全年收入预计在25000元左右,比种植包谷划算多了。” 薛明拿着刚刚卖出去的钱笑着说。
今年五山乡2000多户农户使昔日的1万余亩包谷地变成小米辣地,目前已开始采摘上市,采摘时间将持续到10月份。现在,每天都有外地经销商前往该乡收购,按目前的收购价每公斤4.3元计算,平均亩产1000公斤,预计可为全乡种植户增收近3000万元。
记者在五山乡中寨村的种植基地看到,由于五山乡的小米辣具有耐旱、长势旺、抗病性强等特点,在农户的精心管理下,每棵米辣条上都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正在生长的小米辣;部分农户还在小米辣地中套种了毛豆、青豆、花生等经济作物,五山乡工作人员何香介绍:“全乡在小米辣地里共套种了1000多亩,套种能为农户带来近200万元的额外收入”。
在五山乡收购现场,种植户们正用各种车辆拉着小米辣前来交售。正在交售小米辣的四家村种植户桂福有说:“由于五山乡的小米辣具有颜色橙黄、饱满均匀、色泽鲜亮、辣香味浓、油脂和维生素含量高等特点,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喜爱,我采摘的小米辣随到随交,价格每公斤一直在4块以上。”
“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我乡地处高寒山区,适宜种植小米辣,为大力推进这项富民工程,我们在各种植村内开展了‘支部+村子’‘党员+村民’组织振兴工作,使‘辣’产业发展迅速,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力’。”五山乡人大主席徐春旭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