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最强党支部”创建提质升级
走进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五家镇房身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整洁平坦的道路、一座座生机盎然的蔬菜大棚……
“我们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都是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跑’出来的,有他们在,啥困难都不怕,心里踏实。”村民赵守云动情地说。
元宝山区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对标“三强三优”工作目标,紧扣组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突出政治引领、聚焦服务大局、强化责任落实,推动“最强党支部”创建提质升级。
突出政治引领,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一体推进
不惧风雨、上下齐心、全力以赴......这是元宝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生动写照。当前,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决战阶段,元宝山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社区联合帮扶单位、帮扶企业对小区内的单元楼道、路面、垃圾死角、乱停乱放、僵尸车、飞线充电等逐一进行清理整治,共同营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
基层党组织能力强不强,基层党员队伍有没有战斗力,抓急难险重任务落实是试金石,元宝山区在“最强党支部”创建中聚焦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两条主线,实施“党组织晋位升级”和“党员队伍提质增效”两大工程。围绕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对照“五强”标准,优化不同领域党支部职能职责,分农村、城市、国企等9个领域细化设立56项“个性指标”,同步分别明确各领域党组织的创建任务、标准和数量,指导基层党组织按照“有功能齐备的阵地场所、有规范完善的档案材料、有脉络清晰的展示平台、有群众认可的工作实绩、有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的“5有要求”集中进行创建。以“双访双诺双评”办实事机制为依托,各级党员干部深入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199次,通过各类媒体等渠道收集问题、认领实事项目279项,协调投入资金2450余万元,完成208项,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47件,打造各类志愿服务品牌30个,开展志愿服务78次,累计受益8000余人,参评群众满意度达98.7%。
聚焦服务大局,中心工作和党建工作互促互进
元宝山区作为老工矿区,农村、城市、机关、国有企业等各类党组织一应俱全,每个领域情况各不相同,每个领域都有鲜明特点和工作任务,如何统筹好各领域的党建工作,让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互促互进,成为了“最强党支部”创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元宝山区聚焦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各领域各行业特点,分类指导、统筹推进“最强党支部”建设,持续发力抓实基层打牢基础,在农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重点,实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年专项行动,大力推广6类12种增收模式,逐村谋划增收项目,推动70%的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在城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重点,推动形成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多元治理共同体,新组建多元治理共同体4个,组建党建联合体25个,设立网格党组织167个,合力破解难题39个。在机关以特色党建品牌创建为重点,持续增强机关“四个能力”建设,推进机关党建融合发展,带动各机关单位优化业务服务流程441项,细化明确基层帮扶措施300余项,有效强化为民办事能力。在“两新”组织以抓实“两个覆盖”为重点,聚焦助推经济发展和服务群众功能,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77个和社会组织党组织16个,“两新”党组织覆盖率达到67%和54%。
强化责任落实,示范带动和整体提升相辅相成
“有了和润农业公司党总支的技术支持,今年木头沟村、王家店村和南荒村的西瓜、葡萄产量都很好,这些成绩都得益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元宝山镇示范基地的建立。”元宝山镇木头沟村党总支书记王立明兴奋地说。
对标“典型引领是推进手段,全面提高是最终目的”工作目标,严格落实建账管理、按月调度、观摩验收、激励保障4项举措,积极打造一批可听、可看、可借鉴的“最强党支部”示范点、示范基地典型,这是元宝山区“最强党支部”建设的总体思路。当前,涌现出“党建+政务服务”“阳光执法、和谐城管”“公益妈妈”“图书漂流”“一元敬老”等典型品牌,初步形成了“建强一个点、连成一条线、带动一个面”的建设格局和持续长效的示范引领效应。为推动工作向纵深开展,坚持考核督导和保障奖励“双管齐下、双向并行”,依托调研指导、工作督导、评比验收等有效措施,以“揭榜解题”为契机,按月调度“最强党支部”建设进度,及时发现成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补齐短板,强化责任落实、力求创建实效。对创建考评中成效明显、特色突出、群众认可度较高的示范点和示范基地,落实“以奖代补”机制,进行重点资金支持,并积极向上推介申报,对创建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党支部书记在外派学习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推动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和倾斜机制,确保年内全区80%党支部达到规范化标准,45%创建“最强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