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妱商业

经济

提防在护盘行动中触雷

时间:2022-08-23 14:36

  随着近期市场震荡调整,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护盘大军,通过增持、回购等方式提振股价。但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并不是所有的护盘行动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中小者应树立审慎理念,在寻找护盘行动带来的机会时要提防触雷。

  普通人进行决策时易受消息面影响,见到公司释放“利好”就贸然出手。在上市公司发布增持、回购,以及其他一系列利好公告时,需要警惕的是,严监管背景下仍不排除有部分公司冒险违规信披,发布忽悠式、虚假的护盘消息。者不能见上市公司出手护盘的公告就盲目于该公司,而是需要客观理性看待护盘行为,不能忽视上市公司护盘原因的复杂性。例如,上市公司大股东是拿出真金白银增持还是“玩套路”,对于股价的影响就截然不同。

  以最近频见的增持公告为例,首先要分析大股东增持动机。增持一般为稳定股价,这本身不是坏事,但有些公司大股东增持计划较“虚”。比如,有的公司大股东质押比例过高,为不至于跌破质押平仓线进行增持。

  其次,要分析大股东增持的“诚意”,甄别增持含金量。不少上市公司的增持条款定得较为宽泛,甚至只有上限没有下限,增持承诺到期之后只有少量增持,甚至有上市公司未完成增持即宣告终止,承诺的严肃性荡然无存。

  一般来说,含金量较高的增持主要是出于股价低估,以及大股东对公司未来业绩有信心,这类增持传递出的积极意义较大。判断一家公司价值是否低估,需要者结合公司市盈率、市净率、股价等指标综合分析,通过基本面和深入调研确定策略,不能仅凭上市公司的一纸“利好”公告盲目入场。

  对于弱市护盘,凡经历过牛熊转换的A股者都不会陌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除避免“踩雷”外,还应正视上市公司护盘存在的局限性。

  长江证券研报显示,以来市场多次出现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明显增持的走势区间,但从后期走势来看,上市公司一系列护盘行为短期内对股价的提振作用有限。例如,7月、1月产业资本均大幅增持,但市场表现依然孱弱。因此,增持更多可视为左侧买入信号,并不意味着市场会立刻见底、快速大涨。者面对“护盘潮”应坚守价值底线,摒弃通过“抄底”短线获利的投机心理。

  刚刚过去的,“兜底式增持”风靡一时。历经近一年市场检验,我们发现很多类似“炒短线”的增持不仅动机不纯、一般增持数量有限且缺乏持续买入动力,对于讲究预期的股市而言,即便是利好也会演绎成“利好出尽是利空”。

  不可否认,在大股东积极护盘的上市公司中,的确存在相当数量的价值被低估的公司。但护盘行动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一定能在短期内“闪光”。者寻找机会时,要怀着敬畏之心深入研究,当有公司发出护盘公告之时,这只应是研究的起点,关键还是要审慎判断公司是否存在价值机会,并做好陪伴公司长期成长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