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持基还是持币过年
牛年春节临近,“就地过年”还是“回家过年”是许多人需要做出的抉择。而在资本市场,“持基还是持币过年”成为者关注的话题。
近期市场持续震荡,多个被基金上季度末重仓的白马股暴跌,这给所有基民提了醒,一味押注抱团股的基金背后潜藏着风险。但基金毕竟是中长期工具,短期的申购赎回只会增加交易成本。春节之后,市场行情又会怎样?
A股市场分化明显
今年以来,A股板块分化较为明显,年初强势的军工已经有了显着回落,电子板块也遭遇震荡调整。此外,医药、白酒、新能源等板块年内个股表现分化,板块整体波动较大,导致相关基金近一个月来净值波动加剧。
面对这样一个波动的市场,上海者小刘握着手里的多只基金犹豫不决。去年四季度,他一连买下军工、新能源、白酒、医药等多个主题风格明显的基金,这为他赚取了不少收益。但现在来看,赚取的收益正在减少,市场的动荡更令他纠结,到底是全部落袋为安,还是持有观望。
当前行情令一些者感到困扰的是,春节假期一共有7天,一旦选择握住手中的筹码,意味着要承担较长的休市时间里,外围市场不可预测的风险。而市场始终是无法预测的,更多的是机构对过往数据做出的总结和分析。
华鑫证券研报分析认为:“过去十年,数据显示,A股春季行情整体上涨概率明显,其中全A指数过去十年涨幅概率达60%。行业方面,包括消费、运输、半导体在内的多个行业涨幅概率均超70%。此外根据统计,过去十年,节前最后一周,A股同期行情几乎全线飘红。其中,创业板指过去9年涨幅概率达100%。所以对于者而言,持股过节或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上述研报提及的数据显示,A股过往十年来整体有过不错的春季行情表现,尤其体现在消费、运输等行业。拉长时间来看,截至2月3日,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的食品饮料指数稳居近五年来涨幅榜首位,区间涨幅达到431.7%,位居第二的休闲服务区间涨幅达到152.1%,二者均属于大消费行业。
不过,部分机构者对上述高估值板块或个股产生了分歧。格上财富认为,可以增配前期涨幅不大但具有业绩增长逻辑的行业或个股,比如传媒、金融、建筑材料/装饰、轻工制造,另外部分中等市值个股性价比显现。
节后行情怎么走
“炒股不如买基”的理念盛行之后,今年新发基金的规模和数量水涨船高,一大批新基民加入买基的队伍,基民的热情甚至要高过股民。
今年节前讨论最热烈的不再是“是否持股过节”而是“是否持基过节”,而股票和基金最大的差异在于:后者能够做好组合策略,降低风险,并更注重中长线。
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近五年来,收益翻倍的主动股票型基金共有126只,其中有11只基金区间收益率超过300%;收益翻倍的混合型基金共有724只,其中有同期,今年流动性边际上会相对有所收紧,但者也不用过度担忧流动性突然收紧,因为政策“不急转弯”的基调并没有改变,政策层面不会突然加压收紧。
庄宏东认为,考虑到春节期间A股交易的空档期、国外政策以及国际疫情走向不确定性,无论是对市场走向还是操作上都相对保守,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准备。近期期货的基差比前两个月贴水幅度进一步扩大,也反映市场谨慎保守的态度。
韩玮则认为,三方面因素促使春节前后出现一波“红包行情”的概率很大:一是春节前后效益好的单位年终奖开始兑现,形成增量资金入市;二是春节假期往往使群体的热情和信心得到修复和提升;三是融资盘节后回流,形成助推市场上升的叠加力量。
具体到基金,韩玮认为,由于A股处于安全区域,显然持基过春节更好。但者应当注意在长期、避免炒基金的前提下,适度避开持有的重仓股泡沫很大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