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李想:理想纯电车型实验车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
在今日的理想汽车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理想的纯电车型实验车目前可以做到充电10分钟充电满足400公里续航,会比增程式车型拥有更大空间。 据悉,理想汽车将于2023年推出第一款纯电车型。
“抠厂”理想汽车,也在大手大脚花钱了
8月15日美股盘前,理想汽车先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发布今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第二季度,受上海、吉林等地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的部分零部件供应和整车生产一度暂停,理想的交付节奏也被打乱,其中4月交付量甚至较前一月 腰斩 至4167辆。
二季度,理想累计交付28687辆车,高于一季度预期的2.1万 -2.4万辆,但环比第一季度减少了近10%,汽车销售收入同步环比下降8.9% 至84.8亿元。
汽车销售收入向来占理想总营收的逾九成,因此总营收较一季度环比下降8.7%,为87.3亿元。
在业内,理想一直有 抠厂 的称号。比起 花钱不眨眼 的蔚来和 不务正业 造飞行汽车等其他出行工具的小鹏,理想向来看重成本控制,这也是其在去年四季度先于国内造车新势力、实现真正意义上季度盈利的重要原因。
但不可否认的是,理想能成功控制成本的一大重要利好是其旗下只有一款车型,研发和营销费用都比隔壁的蔚来、小鹏低。
例如2021年全年,理想的研发费用为32.9亿元,占总收入的12.18%,而蔚来和小鹏同期的研发费用却达到了45.91亿和41.1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7% 和19.6%。
而随着第二款车 L9的发布,逐步进入扩充产品周期的理想似乎不得不 大手大脚 的花钱了。
第一季度,理想的运营费用、研发费用和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均较去年同期和上一个季度有所增加。
运营费用环比增长10.9% 至28.6亿元;研发费用环比增长11.5% 至15.3亿元,理想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研发人员增加导致薪资成本走高、对新车型的研发活动同样会推高研发费用;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环比增长10.2% 至13.3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员工增加和销售网络的扩大。
总营收下降,成本费用却在走高,导致理想第二季度的亏损幅度再次扩大。经营亏损环比增长136.9% 至9.78亿元,净亏损则达到6.41亿元。
毛利指标上,理想一季度车辆毛利率为21.5%,较第一季度的22.6% 有小幅下滑,二季度整体毛利为18.8亿元,环比减少13.2%。
展望下半年,第二款车 L9的口碑和交付量无疑是决定业绩好坏的主要因素。
与理想 ONE 相比,L9在整体设计、尺寸和技术上均有较大提升,售价更是高出约10万元,L9的热度若能与理想 ONE 持平,或对理想营收和毛利率水平的改善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理想 CEO 李想看来,L9的销量将超过理想 ONE。
但 L9发布以来,已经发生两起导致口碑受损的事故,其一是试驾车在行驶过程中空气悬架断裂,二是销售人员与用户试车时撞上护栏。另外,8月初,一辆理想 ONE 在高速公路上自燃的事件也一度引起热议。
多起事故后,理想急需用新车交付后的车主反馈来改善口碑。
外部来看,理想 ONE 的成功离不开路线选择的精准,增程式 + 家用 SUV 的定位无形中帮理想减少了不少竞争对手,但随着问界 M7、岚图 FREE、蔚来 ES7等同类车型的上市,理想 L9将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或许正是因为以上因素,理想对三季度的业绩预期依旧较为保守,预计第三季度的交付量为2.7万 -2.9万辆,平均值与二季度的实际交付量基本持平,营收总额预计为89.6亿 -95.6亿元,仅较二季度小幅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