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妱商业

经济

草原深处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

时间:2022-08-05 21:35

  在一望无际的巴音淖尔草原上并排坐落着10座蒙古包,更加衬托着这片草原的美丽富饶。与普通蒙古包不同的是,她们是引领草原各族儿女心向党、心心相印、心手相牵的草原深处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草原党校。

  2021年7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镇党委秉承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传递到哪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筹划建设全镇首个集教育、宣传、服务为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草原党校。草原党校共由10座蒙古包和守望相助大舞台组成,寓意十全十美,草原儿女守望相助,共同“智”造美好生活。人们根据她们的特色和功能起了动听的名字,分别是“守望相助”“守心”“望远”“相融”“助美”“智造美好”“智趣”“造福”“美食”“好景”。

  凝心聚力促团结

  图克镇党委紧紧围绕“守望相助”,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通过草原党校引人,文化旅游产业留人的方式,实现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立足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的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线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两翼同力、实现美好”教学布局,采用情景党课、典型宣讲、政策宣传的形式,围绕时政热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农牧业技术、法律知识等内容,以走下去“宣”、草原上“送”、蒙古包里“讲”的“三学”模式为载体,把政策书籍、党的温暖和关怀放进蒙古包、送到草原上,把党的理论政策宣传下去,把群众的愿望期盼收集上来,打通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草原党校内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4次,送学上门3次,开展党课5次,参训人数达850余人次。同时,补足周围企业没有就近党性教育基地的空白,引导草原各族儿女团结一心跟党走,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大草原。

  民族团结促发展

  “草原党校”作为理论政策学习宣讲的多功能阵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心向党”基层宣讲志愿服务队、“草原轻骑兵宣讲团”等宣讲力量,推动民族团结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不断贴近群众、走进群众,用群众耳熟能详的方式进行宣讲,在党的理论与群众理解之间架起“连心桥”,让民族团结“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传承红色精神、推进绿色发展,汇聚起建设现代化美好图克的磅礴力量。

  据巴音淖尔草原旅游文化发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哈斯巴亚尔介绍:“2017年以来,我们将9户牧户联合起来整合2000多亩草牧场,探索建立‘合作社+基地+农牧户’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60余户农牧户就地转产,参与旅游项目经营,每户年均增收2万多元,民族团结、联合发展真正托起我们增收致富的梦想。”

  繁荣发展惠民生

  文化下乡、法治惠民、业余乌兰牧骑演出……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让农牧民共享“文化大餐”。“感谢你们把党的声音、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了草原上。”前来听课的牧民党员蒙根花有些激动,“在家门口开展的党课,保证了农牧民学习与生产两不误,放完牧就可以过来学政策、论致富、谈想法,真是太好了。”草原党校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针对不同层次培训对象和需求,创新教学方式,发挥“草原轻骑兵”宣讲员优势,坚定不移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力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繁荣发展,使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努力让各族人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越过越甜美。

  奔驰的骏马,悠扬的琴声,颂友谊,传梦想。在圣湖巴音淖尔草原上,草原党校用“平等、团结、拼搏、奋进”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引领草原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