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妱商业

经济

“盛夏解禁潮”来袭:未来两个月 A股市场将迎来

时间:2022-08-03 23:46

  经济观察网

  唐先生此前在一家IT公司上班,在去年全民皆喊“牛市来临”的诱惑下,再加上自己闲时炒股确实也赚了点钱,所以今年初索性辞职专业炒股,向往着他的财富自由而去。理想虽然很丰满,但现实往往更骨感:唐先生初出茅庐第一功没捞着,反而被深套在紫晶存储身上。

  紫晶存储于2月26日上市,发行价为21.49元。一年后的2月26日,持股5%以上的股东达晨创联限售股解禁上市并宣布将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超过3,807,630股,其后便展开了一连串的减持动作:3月份通过大宗交易进行了4笔减持,从4月30日开始转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并连续3个交易日进行减持,共减持了1,903,815股。

  在如此密集的减持压力下,紫晶存储的股价持续走低,4月30日更是以。

  这还远远不是事实的全部。除了这78家跌破发行价的股票外,尤其是踏入5月份以来,两市关于“限售股解禁”、“股东减持”方面的新闻消息与日俱增;而伴随着利空消息而来的,便是相关股票价格的应声大跌:

  5月6日,通达股份1.6629亿限售股解禁,当天股价大跌9.3%;5月6日,1251万限售股解禁,当天股价跳空低开跌停。

  5月7日,1.04亿限售股解禁,当天股价大跌14.97%,而早在15个交易日前的4月11日,该公司便发布了股东北京砻淬资本管理中心减持预披露公告,计划从5月7日起的6个月内减持不超6.39%公司股份。而解禁后仅仅两天即5月9日,公司又发布了另一股东北京开信派瑞资本管理中心拟减持的公告,套现意愿强烈。

  5月11日,1.4811亿限售股解禁,当天股价狂泻以来再有单月解禁市值超过7000亿大关的。换言之,在未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将有超过1.2万亿市值限售股解禁,A股盛夏遭遇万亿级别解禁洪峰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单个解禁市值来看,5-6月解禁市值超100亿的有16家,其中宁德时代以3491亿高居第一位,而中信建投以1378亿排在第二,刚刚于5月10日平稳度过解禁日的药明康德则凭906亿名列老三。

  从解禁类型来看,解禁市值十强榜中,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共有27家,占比70%;定增解禁2家,占比20%;追加承诺到期的1家,占比10%。

  针对这场声势浩大的解禁洪峰,刚刚从深圳某知名私募机构离职、即将筹建自己公司的业内资深人士李德彪先生在接受

  李德彪认为,一般而言,产业资本持股、小非持股和定增股解禁后的减持欲望是最强的,而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解禁后的减持动力较弱。从解禁市值十强榜单来看,定向增发仅两家,就这个来说减持压力应该是比较少的。但是,由于首发原股东类型里面也有可能包含着产业资本,这个占比究竟是多少不清楚,所以不能笼统下结论,需要综合来分析。

  处在风暴口的宁德时代

  李德彪进一步指出,本轮1.2万亿解禁风暴,其核心在于宁德时代和券商板块,券商板块近期有4家股票解禁,市值约为2300亿左右,加上宁德时代的3500亿左右,实际上是包揽了1.2万亿的一半份额。

  资料显示,宁德时代将于6月10日迎来解禁大考,本次解禁股东5家,共9.52亿股,约3491亿市值。

  图表2:宁德时代6月10日9.52亿限售股解禁

  宁德时代当前流通股13.57亿,流通市值仅4860亿左右,此次解禁市值大约是其当前流通市值的70%,扩容十分巨大。按理,这应是宁德时代近期最重要的事件。但是,该股二级市场走势却十分平静;而消息面上,4月28日以来共有31家机构对其发布了研究报告,全是一片看多声,鲜有提及此次大解禁。

  

  对此,前融资本创始人刘奎军在接受

  至于没有一家券商报告提及6月解禁事件,李德彪则指出,这种“报喜不报忧”是券商研究行业的通病。

  券商板块已成减持重灾区

  券商板块是此次解禁风暴的最大重灾区。

  资料显示,有多达4家券商在近期解禁,分别是:中金公司、南京证券、中泰证券、中信建投。

  无一例外的,这些券商股近期走势都十分疲弱,5月6日解禁当天,中金公司跌停,南京证券触及跌停。

  

  股东增持行动渐多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在一片解禁、减持声浪中,少有的几个“逆行者”已经在行动:

  5月5日晚,紫晶存储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

  5月6日,澜起科技发布了部分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增持计划进展公告;

  5月11日,一品红发布了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

  5月11日,山东墨龙发布了股东的一致行动人增持1.26%公司股份的公告;

  5月12日,东阳光发布了关于公司部分董事及控股股东核心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

  ……

  同样是增持利好,但股价的表现却大相径庭:紫晶存储、澜起科技等继续弱势,而一品红、山东墨龙等却已放量逞强。

  对于“逆行者”的增持动作,市场亦有着不同的声音。

  在唐先生的眼里,紫晶存储的增持动作纯粹就是做秀:“在达晨创联已经连续多次减持而且还要继续减持下去、股价跌破发行价的背景下,区区不超过万元的增持计划根本不顶用。如果大股东真的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及长期价值的认可而增持的话,为什么不加大增持力度,使股价重返发行价之上?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把达晨创联将要减持的股份接过来,从而减轻二级市场的影响?现在的吆喝式增持,谁知道是不是为了让12月26日解禁的股东能卖出个好价格而做的秀?”

  资料显示,紫晶存储继2月26日解禁后,12月26日还将有2379.7377万股解禁,而跟减持“元凶”达晨创联为一致行动人的达晨创通赫然在列。

  带着者的这些疑问,

  而刘奎军则乐见其成。他认为,目前A股近80万亿市值的体量,将会在注册制下更快的增长,超越美股成全球最大资本市场也指日可待。因此,动辄近万亿的解禁市值将来会是常态化,以平常心看待则可;期间有减持有增持,实属正常。

  市场将何去何从?

  在1.2万亿解禁减持风暴下,A股市场将何去何从?

  海通证券荀玉根团队日前发文指出,从A股历史上的解禁减持对市场的影响来看,产业资本持有A股到期解禁的高峰期对行情的影响是有限的。原因有二:第一,解禁额并不代表产业资本减持额,还要考虑限售股解禁后减持的约束比例及市场行情对产业资本增减持的影响。第二,减持金额大小与短期涨跌关系不大。长期来看产业资本增减持额可作为判断市场大拐点的信号,而短期来看产业资本波动较频繁,对市场行情并没有很大影响。

  崇尚价值的李德彪则表示,流动性是短期因素,基本面才是决定价格趋势的主因;如果因巨额解禁引发的暴跌,将会是介入的最佳良机。他正加速成立自己的公司,争取在这场解禁风暴带来的“黄金坑”中入场建仓。

  刘奎军亦表达了相同的意见,他认为具有估值优势和良好成长性的好公司仍然是资本市场中可以为人带来长期收益的最佳标的;它们的股价长期向好趋势不会受到因巨额市值的解禁而改变其长期成长性。

  不同于上述人士的乐观态度,上述职业者唐先生则明显悲观。他觉得,智者不应该立于危墙之下,解禁洪峰才刚刚来临,后市不乐观,因此他已经把仓位减得很轻,准备待解禁压力消化后才重新进场,“那些什么长线的大道理与我无关,我只想把亏损的钱赚回来后,就退出这个市场重新去上班。上班虽然辛苦也赚不了大钱,但起码有付出就有收入。现在的股票市场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赔进去半生积蓄,伤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