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四川青神县:“岗编分离 县招乡用”助推人才向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立足乡村振兴、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人才短缺、基础薄弱等问题,因地制宜,大胆施策,实施编制在县上,人员下沉基层的“岗编适度分离 县招乡用”管理机制,引导、激励人才向基层一线聚集,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用活编制,让人才引得进、下得去。创新编制管理。聚焦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的编制需求,青神县创新实施“总量控制、专编专用、人走编收”管理机制,设置110个专项事业周转编,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实行靶向招引。聚焦竹产业、柑橘产业、基层治理等9大重点领域,专项设置招聘、招录岗位,通过开展“优才汇青”“学子归巢”等行动,靶向引进专业人才95名。推动人才流动。推行“编定岗动”模式,实施集团化办学办医,由集团对人才进行统一管理和统筹调配,实现200余名医卫骨干下沉乡镇,125名教师骨干互派学习;依托竹产业研究院、机械制造研究院,让人才编制在机关、岗位在企业,推动开展竹纤维全价利用、竹制品检验、自动化编程等课题研究5个。
精准滴灌,让人才强素质、能成长。学习培训强素质。深入实施人才能力素质提升计划,创新开展“送课下基层”活动,从县城选派理论功底好、实践经验丰富的产业专家送课下基层,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让人才在田间地头强业务、补短板。目前共开展18期,培训人才598人。一线淬炼提能力。明确专编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层一线服务年限,严格人才转岗及流动条件,通过轮岗交流、下派外挂、一线名干部人才在乡村振兴主战场、重点项目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砥砺锤炼、施展才华、练就本领。高师带徒助成长。引导行业领军人才设立竹编技能大师、名师名医等工作室5个,与行业青年后备人才建立“师徒”传帮带关系,帮助专业人才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严管厚爱,让人才有动力、留得住。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动态建立专编引进人才成长档案,年初梳理、下发重点任务清单,以“周点评+月排名+季通报+年考核”的方式,倒逼人才发挥作用。用好待遇保障“助推器”。选树杰出人才奖先进典型5名,兑现人才补助6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人才之家等阵地,制发172张优才卡,集成提供人才安居、就医、直系亲属入学等“全链条”服务,营造尊才爱才良好氛围。用好成长激励“风向标”。鲜明一线用人导向,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先晋升职称等级,特别优秀的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全县已有36名基层一线卫生人员获基层卫生职称资格,55名乡村教师评上一级职称,94名党政人才获得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