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云南祥云: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区域产业中心城市
年初以来,随着“大祥巍”一体化和区域产业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云南省祥云县公安局党委立足公安职能,聚焦关键主体、重点环节、突出领域,始终将服务发展置于公安工作重要位置,以“三项举措”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和保障区域产业中心城市建设。
锚定发展目标,主动担当作为,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围绕社会和谐稳定这一主线,着力提升队伍建设、改革发展、协调保障、基层治理、防范处置五项能力,推动实现树正气、争先进、保发展三个目标,贡献“祥云加速度”公安力量。主动对接和回应企业对安全防范的需求,针对企业特点和周边地区的社会治安状况,依托联勤联防点、社区警务室,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和“快警”机制,推进圈层防控网建设,进一步织牢织密防控网络,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坚持“发现早、处置稳、不升级、不恶化”目标导向,总结形成“排查、分析、调处、回访”四个环节工作法,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形成闭环,化解成功率上升45%,有力消除不稳定因素和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风险隐患,全面营造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定期组织警力对重点企业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检查各项安全防范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三防”措施的落实以及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落实。目前,共检查企业40余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20余处。主动上门指导企业建立定期自查、单位安保、要害部位守护等制度,强化企业内部治安防范水平;定期组织民警深入企业开展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疫情防控、法制教育、反诈骗宣传等宣传教育活动。截至目前,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20余场次,受教育人员3000余人。
聚焦群众期盼,打通堵点痛点,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围绕解决群众办事“难点、堵点、痛点”,按照祥云县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提升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功能的统一部署,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在前期出入境管理和部分治安管理业务已进驻的基础上,将公安交通管理业务和祥城派出所户籍业务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让“难点、堵点、痛点”变成“亮点”。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意识,确立“网办为主、自助为辅、窗口兜底”的服务理念,持续加强窗口民警业务培训,强化窗口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服务规范,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服务承诺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窗办、自助办、网上办”等多元服务,努力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合力,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公安服务窗口12个,并在自助服务区配备公安业务自助服务终端4台,可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出入境、特种行业许可、车驾管、交通违法处理、城区户籍业务等63项政务服务,建立和实施值日警官、每日晨会、周末延时等制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推动公安政务服务“一窗办”“一站办”“一次办”。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实效,践行“把便利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和换位思考服务理念,在交管服务窗口探索实施《窗口服务态度五要求》《“两个革命”五项措施》及《优化营商环境五项举措》,通过开展站立行动、微笑行动、端茶行动以及设立“办不成事受理岗”等系列举措,切实扭转了窗口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了群众“事好办、好办事、办好事”的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自我革命,营造全民监督的舆论环境。围绕县委、县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体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对焦发展、广开言路、接受监督,畅通警民警企沟通渠道,积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搭建警企桥梁,制定《祥云县公安局领导干部电话向社会公布方案》,与相关部门联动建立《祥云县公安局领导干部接受群众来电事项办理机制》,于2021年3月21日向社会公布县公安局局长和12个派出所负责人电话号码,进一步畅通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构建了“沟通零距离、对接无障碍、服务全时空”的服务格局。主动开门纳谏,通过“请进来”提意见、“走出去”听意见、“拓渠道”找意见等举措,聚焦整改提升,以“点对点”的方式与企业建立“无障碍”对接,在“满足小要求、解决小困难、消除小隐患”上下功夫,落实问题收集、交办、督办、反馈工作责任,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深入广泛宣传,全面落实“云南省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开辟绿色通道办理业务,并在微信公众号“祥云警方在线”开设“优化营商环境”及“放管服你问我答”专栏,坚持每日一答,共发布相关信息200余条;联合县融媒体中心“祥云时讯”“祥云新闻”等媒体多维度开展报道,持续宣传便民利企政策,不断提升社会知晓率,形成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