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妱商业

经济

陕西全通实业集团旗下新未来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时间:2021-09-09 04:55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成为行业共识,“智能汽车大战”也愈发火热。但是,在拼抢入口端“船票”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末端的处理再利用,却乱象频频。在多重因素作用下,退役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大半没有流入正规渠道,反而被一些无资质、环保成本低的小厂“高价”抢购走了。因为成本制约,很多正规车企和电池处理企业都存在报废动力电池回收难的困境。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障梯次利用电池产品的质量,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回收系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约束规定,希望通过相关条款的约束,引导相关企业规范产业模式,尽早实现动力电池绿色生产利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针对当下的市场乱象,陕西全通实业集团认为,出现这些隐患主要源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新能源汽车用户对动力电池回收意识还不够强;第二,一些小作坊的回收价格远远高于正规回收企业的价格;第三,回收电池的企业资质要求较高,导致正规回收企业数量有限;第四,再利用技术不成熟,回用商业模式缺乏创新。

  其中,梯次利用和回收的难度最大。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好的国家,但是动力电池仍是一门新技术。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尚面临三大挑战:电池拆解不便、电池健康度残值未知、经济效益较低。“退役”电池复杂性高,不同的动力电池内外部结构设计、模组连接方式和工艺技术各不相同,仅外形就有方形、圆柱形、软包等多种形状。这直接导致了后期的拆解工作无法规模化作业,增加了拆解难度与人力成本。如果操作不当,更可能会发生短路引起火灾或爆炸、漏液污染周边环境、威胁从业人员健康等各种安全问题,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针对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技术问题,2019年,陕西全通实业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创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研究院,致力于研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及新能源动力资源的研发,并联合建立了陕西首条动力锂电池生产回收示范线,就锂离子电池破解回收、长程回收、近程回收、超临界回收、氢氧燃料电池离子交换膜技术等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在锂离子电池回收领域取得了相应成果,通过一系列科研突破,努力实现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规模化运营。同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研究院动用科研资源,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方面展开科学技术研究,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不仅能大规模实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也能在电池梯次利用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

  另外,目前部分“退役”的动力电池使用情况并无数据记录,仅有出厂时的原始数据,使用过程以及当前状态未知。在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之前,必须对每个模组进行测试,此举大幅提高了企业成本。同时,基于有限的数据,对剩余寿命的预测也不够准确,这无疑又会增加梯次利用产品的品质风险。在这方面,陕西全通实业集团旗下新未来动力设备有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施的销售、建设及运营管理服务,公司不仅在充电桩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还在现有充电桩设备基础上实现充电检测及数据回传功能,在汽车充电时,充电桩设备能对汽车电池进行检测,对于电池的使用情况形成数据并保存入库,通过持续跟踪管理就能实时掌握电池使用情况,,进而形成持续性的电池模组数据,这便为后期电池梯次利用提供了准确可靠地持续性数据支持,保障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进度。

  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是环保大事,陕西全通实业集团会继续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技术,希望能够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共同打造绿水青山的高质量发展蓝图。